33. 人流如织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启明长庚》 

    苏北歌心中交织着离别的哀愁与对未知的憧憬,步伐间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沉重。待到马厩前,她愕然发现,那匹于渊赠予的骏马竟不在其列,而后院门扉竟是微敞着的。

    苏北歌心中一惊,难道自己的行踪已被于渊发觉?

    她怀揣着忐忑,步出后门,却见恒升早已等候在此。他牵着那匹骏马,笑容灿烂,仿佛正期待着她的赞许。

    这一幕,让苏北歌略显尴尬,她原想悄无声息地离去,不愿惊扰任何人,但少年的心思,却早已细腻地捕捉到了她的意图,提前守在这里,只为与她同行。

    “你……”苏北歌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无措。

    恒升见他迟疑,眼中闪过一丝不安,紧握马绳的手微微用力,生怕她会拒绝这份陪伴。

    苏北歌内心挣扎片刻,终是温柔地开口:“恒升,你真的想好了吗?留在这里,六叔会继续悉心教导你,于渊也会为你铺设更广阔的学习之路。”

    “北歌,我是跟着你来的。你要走,我自然也要跟着你走。”

    望着那双充满决心的眼眸,苏北歌已然动容。恒升性子倔强,既然他已经决定了,那自己再劝也无用。

    “行。既然你决定了,那我们就一起走吧。”

    恒升听完,悬着的心终于放下,眼睛更是顿时亮如星辰。他兴奋地接过苏北歌的行李,牵着马匹,蹦蹦跳跳地走在了前头。

    当晨曦初破,城门缓缓开启,他们便踏上了前往东风国的旅程。

    *

    沿途之上,苏北歌与恒升并肩而行,发现不少旅人亦与他们同向,或成群结队,或形单影只,皆向着那遥远的东风国王城——晋城进发。

    苏北歌不禁疑惑:东风国何时成了众人向往之地?

    在距离晋城已不足三十公里处,苏北歌怔住了。放眼望去,只见绿茫茫的原野上,点点帐篷如繁星般散布,炊烟袅袅,升腾而起。帐篷营地间的条条小道上,连绵不断地出现了一辆辆车,一坨坨人,汇聚到官道上,宛如汪洋般蠕动,朝那遥遥在望的雄峻城郭涌去。

    原先以为通畅无阻的宽阔的林荫大道,却变成了人牛马的河流,人皆举步维艰,商旅车马则根本无法上道,苏北歌与恒升也不得不下马步行,在混乱的景象中艰难地前行。

    烟尘弥漫,人声鼎沸,不似郊外,更似一个喧嚣的野集。

    苏北歌环顾四周,各色旅人形态各异,有的旅人满面风霜,显然已跋涉多日;也有的旅人衣着光鲜,显然是富家子弟。他们吐着不同的方言和口音,显然前去东风国目的与期待有不同。

    苏北歌心中好奇更甚,决定一探究竟。

    她牵着马,步入喧嚣的帐篷营地中,目光不停穿梭在人群之间,试试图从他们的交谈中捕捉到线索。

    终于,两人走近一群正在闲聊中的旅人。苏北歌微微俯身,轻声问道:“诸位乡亲,敢问这前往晋城之路,为何如此热闹?”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悠然捋着银须,笑意盈盈地答道:“这位公子有所不知,近来东风国广施仁政,恩泽四方。你看那些帐篷,多是为他国流民所设。对于投奔而来的百姓,东风国不仅提供住所,还租给他们田地耕种,不少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人也因而有了安身之所。”

    一旁,年轻的商贾接过话头,“不仅如此,东风国对商贾亦是极为优待。相比南璃、中冠等地,咱们也更爱在东风国做生意。这不,前段时间又出了不少扶商政策,除入市之税,东风国对诸国商贾都是一视同仁,没这么多渔、盐、酒、茶等行业禁令。这绿油油的铜钱,谁不爱呀,你看我这身行头,都是在这东风国赚来的。”

    “正是正是!”他的友人附和道,“而且在这里,商贾的地位也是要高得多。这东风国朝堂上,咱商贾出身的人才可不少。就说那齐相,听说以前也做过买卖。”

    听完这些,苏北歌已明了几分。她与恒升对视一眼,默契地望向一旁几位正高谈阔论的士子。他们前往东风国的缘由,反倒是好猜测。

    中洲之地,诸侯林立,皆以养士为风尚,而东风国尤甚。其王都晋城更是坐拥四海内最大的官办高等学府——高仰学宫。

    学宫是由朝廷直接拨款运作,集讲学、著述、育才于一体,堪称文人墨客的圣地。凡入稷下学宫之学者,皆由国家按时发放薪俸,提供居所,并似学术造诣高低分不同待遇。若学者达到一定水平,朝廷更会赠房产配奴仆,表现卓越者甚至得封以高官进爵,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最重要的是,东风国对学宫的管理极为宽松,除了资金支持外,几乎任由学宫自治。学者们的研究方向不受拘束,政治讨论亦无禁忌。如此一来,高仰学宫自然成为各国学者心中的圣地。

    此时,士子们在激昂论战,夕阳余晖洒落,为他们的身影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苏北歌望着一旁的恒升,忽生惋惜,若恒升未曾与家人走散,未曾被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