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太子魏王赈灾失败 第(3/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封地的发展与繁荣。只是,此事实施起来恐非易事,要知道人口就是生产力,小王怕父皇不一定会同意这个计划。”

    在李恪叙述他的见解时,袁天罡频频颔首,用十分赞赏的眼神看着李恪。

    只是在听到最后一句话时,原本已经消散的怒气,犹如死灰复燃一般,再次在心中熊熊燃烧起来。

    袁天罡那张帅气的大叔脸上,一脸的怒容,怒其不争的说道。

    “殿下,袁某越发的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你就连国家大事都不关注。”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这是我以后的依仗......”

    一想到传国玉玺这个东西,李恪下意识小声嘀咕了一句。

    “什么?殿下,您刚刚说什么?”

    “啊?本王是说先生教训得是,小王在想,灾民们历经灾荒,心中多有不安与恐惧,再者北地在他们眼中,一直都是苦寒之地,还有袭边、打草谷,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迁入封地,并非易事。先生可有计策教我?”

    李恪机智的反应过来,不仅及时将话题拉回到迁入人口计划上,也成功地掩盖了自己方才关于传国玉玺的失言。

    “唉......以后莫要再因那些无关紧要之事而分心,殿下想必现在还不知道如今长安的已经关中的情况吧?"

    袁天罡轻轻的叹了口气,幽怨的看了一眼李恪。

    李恪被这一眼看的有些不自在,但还是实事求是的摇了摇头。

    袁天罡微微苦笑的摇了摇头,这才神色凝重地说道。

    “今天关中发生的干旱,相比较去年,相对较小一些,但也波及了十几州百姓。”

    “只是,按照朝廷今年的底蕴,只要按部就班的赈灾,自然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然而,太子和魏王为了压倒对方,也为了避免别人说借鉴了殿下的救灾方法。”

    于是,另辟蹊径,让每县每镇每村统计人口,按人口分发口粮,却未曾料到此举引发了诸多问题。

    一方面,统计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误差与舞弊现象,导致口粮分配不均,百姓怨声载道。

    另一方面,这种方式过于僵化,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灾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百姓的实际需求差异。

    结果,不仅未能有效地解决赈灾问题,反而使得局势更加混乱。

    如今长安与关中地区,灾情持续恶化,灾民数量不断增加,而朝廷的存粮却日益紧张。

    原本已经分配给大军出征的粮草,也不得发放给灾民,以避免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救灾产生的不良后果,进一步扩大。

    而如今十几万大军已经开拔到了边境,人吃马嚼,所需要的粮草数量巨大。

    这才是李世民到处筹措粮草的原因所在。

    并且,袁天罡所说的这些消息,都是一些流传于表面上的消息。

    实际上的情况,比起他所说的还要严峻得多。

    要知道商人逐利,在这灾情之下,不少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使得原本就艰难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

    灾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花费高价购买粮食,许多家庭因此陷入绝境。

    太子李承乾以及魏王李泰,又不像李恪那样会想着调节市场,打压粮食价格。

    古代的社会阶级排名为“士农工商”。

    像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这样的上位者,最看不起的就是商贾。

    采取的措施往往都是非常的强势和简单粗暴。要么直接下令打压商人,没收囤积的粮食。

    要么对商人课以重税,逼迫他们吐出囤积的粮食。

    但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引起商人们的强烈抵触,导致他们暗中勾结,更加变本加厉地哄抬物价。

    这也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崩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