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棘手的难题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在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强压下。

    那些商贾为了降低自己的损失,那些商贾便将自己的损失,转嫁给那些受灾的百姓。

    他们进一步抬高粮食价格,让百姓不得不拿出更多的财物来换取生存所需的口粮。

    又在粮食的质量上动手脚,以次充好,让百姓花了高价却买不到优质的粮食。

    灾民们本就生活困苦,如今更是雪上加霜,陷入了更深的绝望之中。

    若不是李世民当机立断,将大军的军粮挪用出来,恐怕就算是易子而食的情况都要出现了。

    听完袁天罡的讲述,李恪也没有想到。

    就在他对“传国玉玺”展开追逐的这段时间内,关中和长安竟然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危机。

    “若是以往的话,涉及到人口上的问题,不论是陛下还是那些朝廷大佬,必然会慎之又慎。毕竟人口乃是国家之根本,关乎着社稷的稳定与繁荣。”

    说到这,袁天罡看向李恪的表情,竟也有一种傲睨一世的姿态。

    他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透露出对局势的洞察与掌控之自信。

    “然而如今,灾情肆虐,局势危急,陛下和那些朝中大臣,想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在这次灾难中,保全这些百姓。”

    “再且说了,将那些受灾的百姓迁移到殿下的封地,难道就不是大唐的领地了吗?他们依旧是大唐的子民,依旧会为大唐的繁荣贡献自己一份力。”

    接下来,袁天罡每说一句话,李恪的眼睛就明亮一分,到了最后,李恪的眼神中已经全部被坚定和决心所占据。

    他端起眼前的茶水,一饮而尽,挺了挺脊梁,目光如炬地看着袁天罡说道。

    “先生所言极是,此事既然涉及百姓生死,关乎封地建设,本王定当全力以赴,推动人口迁入封地之事。”

    “殿下能有如此决心就好,说到底,这件事也是一件双赢的事。若是能够将受灾百姓迁移到殿下的封地,不但可以缓解受灾地区的压力。而且还能为封地带来新的活力,促进其发展。”

    “如今陛下和朝中大臣,正在为那些受灾百姓而苦恼。若殿下此时伸出援助之手,提出合理的人口迁移计划,定能得到他们的重视与支持,当然......”

    说到这,一向稳重且仙风道骨的袁天罡,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道。

    “当然了,如今朝廷赈灾受挫,殿下在态度上就要放的更低一些,不然,收到一些有心人的阻拦,这件事想必才报上去,就要被驳回。”

    听到这句话,李恪立马就读懂了其中的意思。

    那些有心人,除了这次赈灾出现纰漏的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外。

    想必也只有那些发国难财的商贾。

    他们必然不想看到自己在这场危机中崛起,定会想尽办法阻挠人口迁移计划。

    李恪立马赞同的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见到李恪如此反应,袁天罡也兴趣盎然献策。

    “殿下请求陛下的折子里,要将封地内的情况,说的可怜一些,就说北地凋敝,人口稀少,地广人稀,大量的荒地没有开垦,急需百姓前往充实力量,以恢复往日的生机,为大唐之北疆增添活力。”

    “同时,也要着重强调殿下对受灾百姓的怜悯之心,承诺会给予他们妥善的安置和照顾,让他们在新的地方能够安居乐业。”

    “当然,重中之重,是此次人口迁移,殿下并非只为封地之私,更多的是为了缓解受灾地区的压力,为陛下分忧解难。”

    “如此一来,陛下或许会更加重视殿下的提议。”

    在袁天罡将这次迁移的详细计划,和盘托出之后,李恪也不禁对袁天罡的谋略深感钦佩。

    他郑重的站起身来,朝着袁天罡深深一鞠躬道。

    “先生之大才,犹如沧海之明珠,璀璨夺目。单从父皇征收粮草这一事中,就能从中看到如此关键的机遇。”

    “本王定当依先生之计,精心撰写奏折,将封地之困境与本王的诚意如实呈于陛下。”

    见到李恪从善如流的接受了自己的建议,袁天罡也是颇感欣慰。

    “殿下如此果断、英明,也是百姓之福、大唐之幸。若事有可为,如何将关中百姓迁移到北疆,如何为百姓提供足够的保障和扶持。”

    “同时,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安置、粮食供应、治安等方面,想必......”

    聊了好长一段时间,袁天罡一时说的兴起。

    一下子将李恪当成了初出茅庐的后生晚辈一般,悉心教导起来。

    只是说着说着,袁天罡这才突然意识到不对。

    眼前这位燕王殿下虽然年纪尚轻,可不是那种初涉世事的后生晚辈。

    他自幼生在宫廷那种复杂的环境中成长,历经诸多风雨,有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