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故宫记忆(4) 第(3/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至,这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书后的参考书目罗列了不少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考古学著作。给当时国内的考古学者研究西方考古学理论,指明了一条极为清晰的方向,你们感兴趣的话,回学校可以借阅,我就不赘述了。”

    这样的书,确实是好书。

    因为它把国外现金的考古学理论带入了国内,影响了国内不少的学者。

    除了以上三位,还有俞剑华。

    相比较,以上三位,苏亦对这位先生更加熟悉,因为俞剑华是著名的美术史学家,苏亦读本科的时候,没少翻看对方的著作。

    “那么这里为什么提及俞剑华先生呢?原因很简单,在张凤《考古学》正式成书的次年,俞剑华就翻译的滨田耕作《通论考古学》就正式出版了,是王云五主编小百科全书丛书中的一册。俞氏一生著述有近千万字,但这本书字数极少。只有106页,比张凤主编的《考古学》还少,而且这书几乎是完全照搬了闻宥的译文。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可以把这两本书借阅出来,继续对比。”

    反正北大图书馆都有藏书,随便可以借阅翻看。

    甚至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写一篇小论文。

    “其实,除了滨田耕作的《通论考古学》,国内的学者也翻译了他的其他著作,比如他在1932年,翻译了蒙特柳斯《方法论》(书名《考古学研究法》),在日本奉为经典,不久也被翻译到中国,翻译者是郑师许和胡肇椿。”

    “这书,一开始先是发布在杂志上,紧接着,1936年又由世界书局印成同名单行本发行。这书不是翻译蒙特柳斯的原本,而是直接翻译滨田耕作的日译本,附有滨田耕作日文译本的序言、例言。”

    “译文还沿用了闻宥以及俞剑华的概念和词句,直接把类型学翻译成为型式学等。全书正文140页,内容十分完整,保留了全部498幅插图,这在印刷制版还比较困难的年代是十分难得的事情。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借阅观看。”

    苏亦一连说了6个学者,这些民国时期的学者,大家几乎一个都不认识。

    因为,他们并非活跃在考古行业的学者,他们更多是史学家或者是美术史学家。

    因此,他们翻译滨田耕作的作品,并非都是从考古学研究出发,更多是一种引进,普及。

    也让中国考古学建立之初,就受到滨田耕作的极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