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咱们北大的侯仁之先生认为,当时这个建筑物便处于现在的临湖轩的位置,临湖轩前面的那一对白皮松,应该就是临风待月楼初建时就已经栽植下来的。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火烧圆明园的时候,临风待月楼这座建筑物也被波及了。正是因为如此,1922年燕园开始建设的时候,这座建筑就没踪影了,甚至园中慈济寺也只剩下一座山门。”

    苏亦之前来北大的时候,都很疑惑。

    好端端的,这里怎么会有一个座寺庙山门?

    慢慢了解这些东西以后,才知道它的前世今生。

    又是那一段屈辱历史的一个见证。

    未名湖区域的文物,咋一看有些繁多。

    其实也没有那么多。

    每一件文物都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把淑春园的历史给弄清楚了,这些文物的来头差不多就清楚了。

    听完苏亦的话,众人感慨。

    “也庆幸这个山门被保留下来了,不然,我们想要追寻那段历史,都没有文物的见证。”

    “好想知道当年的慈济寺是什么模样!”

    黄莺歌感慨道,她一边感慨一边望着苏亦。

    苏亦被她盯得眼皮有些发麻,“黄学姐,啥意思啊?”

    黄莺歌笑道,“要不,小师兄,你给我们画一张,慈济寺复原图呗。”

    苏亦摇头,“不会。”

    黄莺歌没有那么好忽悠,“装,就知道装,我可是听说你给中文系的姑娘将故事的时候,还把一个破旧的寺庙山门给画出来呢,这一次,给我们讲故事,就不画了,小师兄,这就很过分了啊!”

    苏亦捂脸,什么鬼,这姑娘怎么懂得那么多。

    而且,这个时候乱入千与千寻真的好吗?

    “什么?小师兄,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小师兄,你不能厚此薄彼啊。”

    “对啊,小师兄,我们知道中文系的女生比较多,但我们历史系的女生也不少啊。”

    “就是,虽然我们考古专业只有四个女生,但历史专业的学姐们也好多啊。”

    “小师兄,都是山门,我觉得画咱们北大的山门更有意义是不是?”

    “你们说,小师兄,是不是在讲故事的时候,直接把咱们北大的慈济寺山门也融入故事当中啊?”

    “很有可能,毕竟小师兄也不是第一次借助咱们北大的古建元素了,之前,宝塔镇压白蛇传的时候,小师兄融入咱们北大的博雅塔了。这一次,融入慈济寺山门,也没有什么嘛。”

    “被你们这一说,我也好期待,小师兄的新故事了。”

    “故事已经在中文系那边流传了,叫做《千与千寻》,故事一开始就是从一阵破旧山门进入一个鬼怪神灵的世界,而这座山门就是慈济寺山门!”

    这都啥跟啥啊。

    乱入千与千寻就算了,还把慈济寺山门也乱入故事之中。

    而且,听他们信誓旦旦的模样,不知道的,还真以为苏亦就是这么想的呢。

    可这是真相吗?

    当然不是。

    苏亦望着这帮家伙哭笑不得,“我能说,这是一个巧合吗?”

    “不能!”

    “对,坚决不能。”

    “小师兄,你就画吧,咱们今天的时间还有好多,不着急。”

    “对啊,小师兄,咱们要编撰燕园文物史料,到时候,你把插图放入其中,大家看起来,就更加一目了然了,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啊。说不定,未来咱们北大修复慈济寺的时候,都会拿你的插图来当作修复效果图呢。”

    这帮家伙越扯越没边了。

    北大有可能继续修复慈济寺吗?

    怎么可能。

    顶多修复一下这座山门。

    原因很简单,寺庙的原址早就其他建筑物了。

    比如,北大的斯诺墓就是慈济寺庙正殿的所在地。

    斯诺,全名埃德加·斯诺,美国新闻记者、作家,曾就读于密苏里大学新闻系,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多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4年初,成为燕大新闻系讲师。

    如果仅仅是这些的话,他的墓碑上不可能有叶帅的题词“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

    主要是1936年6月份的时候,他曾经访问陕北根据地,曾为第一个采访苏区的西方记者,此后,他回到燕园就写了一本很火的书《火星照耀中国》,抗争以后,他又担任战地记者,建国以后,他曾三次访华,1972年在日内瓦病逝以后,按照他的遗愿,部分骨灰被运到北京,葬于燕园。

    因此,他跟葛利普教授不一样,他不是后面迁入燕园的,而是开始就是葬于此。

    这样一位外国朋友都葬于慈济寺正殿原址了,怎么可能还修复慈济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