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燕园的历史由我们书写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实际上,司徒雷登跟陈树藩购买睿王园这块地,多少有些波折。

    这块地,在睿王园之前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淑春园,也叫十笏园。

    这园子啥来头,后面再说。

    反正这个园子是陈树藩用两万银元买来给父亲养老的,当时,他已经把园子委托给一个叫做邓孝科的人跟燕大洽谈。

    邓孝科是啥人?

    苏亦不知道,估计就是一名掮客,类似于后世的房产中介吧。

    邓跟燕大谈的价格是六万银元,后来证明,这货也不老实,想要中间商赚差价,他直接就越过陈树藩跟燕大要价了,陈树藩当然不乐意,收回代理权,直接让他父亲将这块地改为转让给燕大的永久性租地地契。

    为啥是永久性租借?而不是产权购买?

    还是回归到民族主义高涨的问题,把地卖给外国人是卖国贼,租给外国人总归不是了吧?

    而且,还是以半卖半送的形势,把原本六万的地价降到四万元了,剩下的两万,就当作奖学金和襄助陕西教育等。

    为啥特意提到襄助陕西教育呢?

    因为这个时候,陈树藩在陕西因为种植鸦片的原因,非常不得民心,1920年9月,西安各校教职工为抗议陈树藩克扣经费,摧残教育,联合发动陕西教育界第一次索薪罢教风潮,受到各界人士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广泛支持。11月6日,为此再次罢教,各省立学校校长亦联名总辞职。

    这种情况之下,陈树藩也要为处理这些事情做出一些事情了。

    比如,他直接要求燕大内要立碑纪念捐赠勺园的家严(父亲的谦称);还有承认他在西安创办的成德中学为燕大的附属中学;最后,成德中学有权每年报送50名毕业生到燕大上学,一律享受免费待遇。

    这样的条件,司徒雷登怎么可能不答应?

    要知道为了给燕大新校址选址,可是把他给折腾得不轻,好不容易有这样的土豪捐赠地皮,他怎么可能会拒绝。

    司徒雷登不仅答应了,一回美国,他就开始大肆宣扬这事,说陈督军跟他父亲将可爱的勺园赠送给燕大为校址。

    故事一出来,啥都有了。

    陈树藩跟他父亲都获得好名声,这不,现在苏亦他们整理历史的时候,也没法跳过这一段。

    此外,还提高了成德中学的知名度,还把这个事情包装成为贫寒子弟上大学提供了一个绿色通道,以此证明,陈督军还是很关心陕西教育的。

    最后,还让燕大的名声广为流传。

    反正一举多得,对双方都有好处。

    不过,陈树藩这个园子,在各种文献资料上,都有不同的叫法。

    有人叫睿王园,也就是睿亲王花园,因为这确实是最后一代和硕睿亲王的院子,附近居民也都这么叫。

    至于和硕睿亲王是啥,不说了。

    甚至也有文献记载,提及这是“中诠园”,这又是啥称呼?

    其实中诠就是最后一代和硕睿亲王的名字。

    至于为什么喊成勺园,就是弄混了。

    因为勺园也在睿王园旁边,两个园子是毗邻相连在一起的,很容易就将两个园子的名字弄错。

    现在嘛,不管是睿王园还是勺园,都是燕园的一部分了。

    苏亦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查找资料,然后拍摄照片编撰成册。

    实际上,如果编撰资料的话,应该是如下文体:

    淑春园,位于北京海淀,在鸣鹤园之南,是和珅的郊外赐园。

    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论罪赐死,家产被抄。

    由于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帝的女儿和孝公主,嘉庆帝在抄没这座花园后,将西半部分仍旧赐给公主和额驸居住,东半部分则改赐给乾隆帝的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

    至道光年间,此园被赐予睿亲王仁寿,改称“睿王园”,用满语来称呼,又叫“墨尔根园”。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睿王园也遭到了严重损毁,加之同治年间重修圆明园时,又拆运睿王园残余的建筑木料,致其景色更加荒芜。

    后来,睿亲王的后代德七继承了这座花园,因经济拮据拆屋卖树,甚至还在园中开辟耕地。

    民国初年(1912年),此园被转售给军阀陈树藩,改称“肄勤农园”。

    二十年代,司徒雷登购下废园,将其作为燕京大学的建设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成为北京大学校园的一部分,今天的未名湖一带,就是昔日淑春园的旧址。

    苏亦一遍带领着古建保护协会的成员在作燕园建筑现状调查一遍在跟同学们做科普。

    也算是另类的校史课堂了。

    这样一来,同学们就越发感慨了。

    都很疑惑,为什么苏亦会对这些东西了解的那么详细。

    苏亦能够说啥,只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