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我来定义博物馆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故宫博物院跟历史博物馆文物南迁的历史背景,都是一样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鲸吞东北,对华北虎视眈眈。1931年11月,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策动“天津事变”,挟持溥仪出关,逼中国驻军退出天津。
一时之间,举国哗然。
东北沦陷,华北危在旦夕,人心惶恐。
为确保文物安全,历史博物馆从1931年11月13日起,除在新年期内展览景教石刻四天,及2月的四个星期日开放四天外,其余均暂行闭馆并将重要物品装箱钉锁。
此外,博物馆方面也开始加强警戒,纷纷在各外门堆积砂袋,在墙垣上加盘带刺铁丝,还函请北平市公安局发给馆警枪械子弹,日夜巡察。
不仅如此,博物馆方面又与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共商联防办法,成立特别警卫处,联络分防,连馆员都要轮值守夜。
没有办法,当时紫禁城之中搬入了三个博物馆,联防势在必行。
这种情况,持续数月之久。
1932年3月后,局势渐渐稳定,闭馆已三月的博物馆才又照常对外开馆。
“实际上,这个时候,历史博物馆方面已经开始着手准备重要文物迁运工作。时任中研院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管理主任裘善元,曾多次致信已将史语所迁往上海的傅斯年,商议重要文物处置方案。”
“同学们,是不是很疑惑,为什么裘善元会跟傅斯年商议历史博物馆文物南迁事宜?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当时历史博物馆已经划归中研院,由史语所代管。也就是说,傅斯年就是裘善元的上级领导。”
因此,1933年1月,傅斯年回信李济、裘善元等人,认为文物迁移需在“此时缓和期中移,否则一急,再思移,必移不出也”。
根据当时的局势以及傅斯年的建议,1933年1月24日,历史博物馆将重要文物装为二十五箱,先将最为重要的十箱,分别编号,秘密保存于北平浙江兴业银行库房,并取有该行第二三三三号收据。
因为这个时候,局势已经变得很糟糕了。
1933年1月,日军突袭热河边防重镇榆关,榆关陷落,山海关失守,平津门户洞开。
历史博物馆再次关闭了端门及阙左、阙右两门,停止开放。
对外宣布“系属修理门枢,修竣照常开放通行”,日军攻陷榆关后,沿长城一线步步进逼,北平危在旦夕。
文物南迁,迫在眉睫。
“历史博物馆从1933年2月至1935年6月,将16915件重要文物分六批南迁到南京及上海。这六批文物运输目录以及运送经过,我就不跟大家详细讲解了。同学们好奇的话,可以通过历史博物馆1948年12月编制的《历史博物馆各项藏品清单》来了解。这份清单之中就有关于南迁文物数量的记载。”
“至于我为什么要特意提及这个清单,也是有原因的。因为1948年12月的时候,历史博物馆直接划归北京大学管理,当时曾编制移交清册,也就是这份清单。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咱们北大博物馆专修科主任韩寿萱先生才担任历史博物馆馆长。因此,这份清单在咱们北大图书馆是可以借阅到的。”
众人恍然。
围观的观众,一脸遗憾。
他们可不是北大的学生,可没有这样的条件。
因此,有人提议,“这位老师,我们不是北大的,也想了解这段历史,能不能简单跟我们讲一件啊?”
苏亦见状,只能继续。
因为围观的游客还不少,甚至比北大的学生还要多,对于很多人,错过这次机会,基本上这一辈子都没有可能再了解这段历史了。
因为普通人,根本不可能跑去北大图书馆借阅这种偏门的藏品清单。
历史博物馆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划归北大了呢?
这一切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奉教育部令接收历史博物馆。
1948年12月,平津战役开始。国府中博筹备处无力顾及历史博物馆事务,北平历史博物馆移交给北大,由北大代管,名为国立北大博物馆。
一直到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派尹达、王冶秋接管由北大代管的北平历史博物馆,更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
这段历史,苏亦不说,还真没有人知道。
也对,除非专业研究,谁没事去深扒历史博物馆给历史啊。
就算苏亦也只是简单交代,并没有过多深入。
“因为时间有限,那我就简单跟大家讲讲历史博物馆这六批文物运送经过吧。”
“故宫文物南迁分五批,历史博物馆文物南迁却分六批,是因为历史博物馆的馆藏比故宫还多吗?”
“自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