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国博崛起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故宫文物南迁,对于中国博物馆事业来说,是一个大事件。关于细节部分,我就不讲述了,先跟大家讲述一个大概情况吧,未来有时间再详细讲述。”
在历史博物馆讲述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有点不务正业。
但,同学们好奇,苏亦也就简单讲一讲。
1933年8月4日下午三时,马衡在上海“一品香”招待报界记者,报告本院自成立以来之组织及现状。
“本年春间,日军进占榆关,热河不守,华北危如累卵。本院古物,为数千年文化结晶,全国人士,均主暂时南移,以保安全,遂于二月间,将已装箱之物品由平运沪。先后五次,共计一万余箱。同时尚有附带运来属于内政部之古物陈列所,属于北平市政府之颐和园等处之古物,现均存于天主堂街四川路两处库房之中。”
“以上,马衡先生这段话,基本上简单概括了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了。同时,还特意点出隶属内政部的古物陈列所,以及属于北平市政府的颐和园,因为这俩单位跟故宫博物院关联最密切。”
苏亦说完,就有同学问,“小师兄,那当时故宫博物院属于哪一个单位管辖啊?”
苏亦解释,“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结束。6月,南京国民政府接收了故宫博物院。”
“这么说,故宫博物院的级别不是比国立历史博物馆还要高了?”
苏亦点头,“是的,1933年蔡元培先生倡议创建中央博物馆筹备处,直属当时的教育部领导,北平历史博物馆曾归属于中央博物院的建制而成为分院。所有从隶属级别来说,这俩不是一个级别,毕竟故宫博物院地位比较特殊。”
“那么现在呢?”
“差不多平级吧,两个单位都隶属文化部了。太过具体的,我就不太懂了,我对单位级别不太了解。咳,跑题了!”
歪楼了。
苏亦赶紧扳回正轨。
“实际上,跟随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不只有古物陈列所,以及颐和园的文物,还有国子监以及历史博物馆,也是同一批南迁。其中以故宫文物南迁最出名。”
南迁第一站就是上海,1933年2月5日夜,故宫第一批南运文物2118箱从神武门广场起运。至5月15日运走文物5批,共13427箱又64包。
文物抵沪后,在上海法租界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的故宫博物院驻沪办事处存放。同时在南京朝天宫抢建文物库房。
“这些文物,存放在上海差不多三年,1936年的时候,全部文物分5批迁运至南京新库房。实际上,这些文物到南京以后,也呆不久,1937年,七七事变后,故宫南迁文物加上中博筹备处等单位的文物又分3路运往四川,巴县存80箱,峨嵋县存7287箱,乐山县存9331箱。这一存就是七八年,直到1946年3处文物先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首都南京。”
“结果,1947年,这些文物刚运回南京,结果由过一年,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运文物中的2972箱被运至台湾,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951年后留在南京的文物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1万余箱,剩余2221箱留于南京库房,划归南京博物院所有。”
“因此,故宫文物南迁,直接催生出来一个台北故宫博物院。关于这部分,我就不讲述了,以后有时间再讲。”
“还有南京博物院,它的前世就是国立中央博物馆,主要藏品就是余留下来2221箱文物。也包括了当年历史博物馆的文物。”
“现在历史博物馆的通史陈列,大量的博物馆都是两馆大楼建设完成以后,从全国各地征集上来的。这些文物分散回流,详细情况,我也不是很了解。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去自行查资料。”
自此,关于故宫文物南迁部分,正式结束。
整个故宫文物南迁过程,自然不容易,可以说是人类保护文物史上的伟大壮举。
极为罕见。
当时民国政府,动用可以动用的一切力量,运送这些文物。
可就算如此,这些文物运送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整个过程,跌宕起伏,充满曲折。
要是写成文学作品,可以说极为荡气回肠。
再运送的过程,故宫的工作人员,付出极大的代价,文物一出京,就被人惦记上了。
甚至,聊起这段历史的时候,苏亦的脑海之中已经浮现出一个三流剧本的网大电影故事了。
国宝一出宫,肯定各路人马都想要打这批文物的主意。
男主XX,好吧,取名李四吧,好记一点。
之所以取名李四,因为他是燕子李三的传人,燕子李三为了培养传人,给李四定下一个规矩,只要在火车上盗取一件故宫国宝即可(借鉴香帅盗取皇宫宝物情节)。
为了吸引关注,肯定是要女主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