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第82章 第(2/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何脸面面对列祖列宗、面对太皇太后?
——高估自己,满腔热血变成一肚悲恨,苦的是卷入其中的黎明百姓,累的是不辞劳苦的股肱之臣,牺牲的是数不清的魂胆赤士,朕这个皇帝,当的实在是不成器!
玄烨一叹:“纳兰,曹寅,对天下对祖宗对自己,朕有愧啊!”
两位侧臣相顾无言,南方片区的国土沦陷至此,敌方似卷风一般横扫至此,也是他俩所没能想到的。
*
玄烨定了定神,问:“朱国治殉国了,那原吴三桂的手下王辅臣呢?是否愿意归顺我大清,向吴三桂倒戈?”
传卒没敢直视康熙皇帝,只垂首道:“回皇上,王辅臣摇摆不定,他对皇上您的旨意视若无睹,只想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玄烨失去重心一般跌坐在宝座上。
真是事事不顺,难道这就是上天要给自己这个年轻天子的历练?虽说不是一败涂地,但也锐挫大志,不禁怀疑起自己的能力来。
“你下去吧!”玄烨朝传卒扬了扬手。
“小兵请皇上示下,当如何带话回到营中?”
“朕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玄烨陷入沮丧,“姑且就交给上天来安排吧!”
“皇上!”传卒重重地叫了一声,“奴才斗胆:军国大事您不可由着情绪来,小兵深知,驻扎营帐和奋战前线的众人,都在盼着皇上您拿主意啊!”
玄烨有心无力地推脱道:“纳兰你说——”
“臣以为,当下应该以笼络吴三桂的部下为突破口,才能瓦解吴三桂的‘大周旗帜’。吴三桂一方面高喊‘反清复明’的口号,另一方面又堂堂以‘大周皇帝’自称,岂非自相矛盾?他手下干将,多半是前明王朝之人,拥护旧国而不认新周王朝,宁可立身份存疑的‘朱三太子’为新帝,也不肯认吴三桂为大周天子,这就是一个极好的突破口。”
“只需对王辅臣等人:晓之以理、行之以赏,而不是谈什么家国情怀和为人骨气,臣相信他们一定愿意向着大清,为皇上所用。”
“你说的轻松。”玄烨不信,“上梁不正下梁歪,吴三桂自身就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投清叛明,反清复明,他手下的大将也是如此,性情摇摆,归主之心难定。谁人眼睛里看到的不是一个‘利’字?”
“王辅臣等人要‘利’,咱们就给。”纳兰透彻道,“许之给之后续处之,最后还是皇上说了算,为何不在关键时刻赌一把?”
“赌?”玄烨眉头紧锁,“眼前谁能去前线当说客?谁敢去?”
曹寅站了出来,毅然决然道:“臣敢!”
玄烨和纳兰不约而惊:“你——?!”
“是。”曹寅单膝跪地,只待康熙皇帝点头。
“臣自身愿意领这份差事。臣的性格天生乐观,嘴皮子不输人,鬼点子不逊人,是到了为皇上出力、为大清做贡献之际了。”
“你跟纳兰,文武双全,都是太皇太后亲自挑给朕的陪臣!”玄烨就事论事,“你主动请缨勇气可嘉,只怕是太皇太后不会答应。”
“臣愿意在皇上请示太皇太后之前出发。”
“你一个人南下?”
曹寅坚定道:“臣没有未婚妻,家人们都住在江南,情事和家事都没有后顾之忧,所以一身朗然,自愿当个风尘仆仆的说客。”
“好!”玄烨被曹寅的胆识和勇气一震,“朕准了!纳兰,你即刻按照朕的意思拟两份圣旨,朕要让曹寅带着一道命令、一道保命符南下执行要务……”
纳兰就在玄烨身边,提笔蘸墨。
“臣准备好了,皇上请示说旨意——”
*
当日深夜,曹寅就大义凛然地孤身南下而去。
三日后的清晨,康熙皇帝在太和殿早朝,众文武各怀心思,所想存异。
那些大人们,丝毫不见坚毅与镇泰,反倒是个个将“忧心忡忡”与“惴惴不安”之态挂在脸上,就跟大清江山要断送在这位年轻天子手里一样。
明珠和索额图左右而站。
陈廷敬,李光地,高士奇等人,见风使舵,伺“天子之意”和“所依附的派阀主张”而动。
群臣礼毕,玄烨感慨道:“众臣工,你们的态度真叫真朕心寒啊!”
“朕提出作战主张的时候,你们个个不敢多言,等到局面到了今时今日的地步,你们却满口大道理地来给朕上折子。朕失去的何止是云贵地区的大片国土,更是你们的忠心!”
朝堂上陷入了一片沉默。
事后进言,于事无补,道理满朝文武都懂。
只是出于不给皇上留下“逃避责任”和“置身事外”的印象,大家才纷纷上奏,满纸空谈“忠君爱国”和“国贼当诛”之说,全然不计适得其反的后果。
明珠大声道:“臣誓死效忠皇上!皇上有用得到臣的地方,尽管下令下旨,臣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