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复制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同,实在是很不明显,除非掩盖的裱匠是名高手。

    上官洛说:你就凭这一点点纸张厚度,就断定有第三幅画,是不是太想当然了?

    没有第三幅画,是藏锋的感觉出错了。

    藏锋张嘴,刚想辩驳,却看见王静怡丢了个眼色过来,他秒懂“多说无益,揭开见真章”,随即闭嘴。

    藏锋说:拜托啦,请试一试。

    扩大润湿面积后,王静怡拿出一把小银镊子,从左下角上开始试揭,这一揭立刻就揭出了薄薄的四张纸,多出了一张纸。

    大家见此非常兴奋,认为这四张纸,应该就是第一张画的画心纸,托纸,褙纸,多出的像是隔离纸。

    藏锋又仔细的看了一遍:不对,此事应该没这么简单。高手啊!隔离纸,为啥用两张,上下都需要吗?不至于,反常啊。

    王静怡用手指捏捏画边缘,又触摸几下画面的中间部位,然后闭上眼,慢呼吸,一边聚精汇神,调动释放感官触觉,一边手掌摊平静静地去抚摸。她双掌,时而交叉,时而平行,抚来摸去,发现画中间跟边缘的厚度,确实不大一样,两边略薄,中间稍厚,且凹凸不平。她眉头皱了皱,睁开眼睛,左手掌在前抚摸,右手指在后点划,如同用指头作画一般,一会是高山,一会是流水,一会是树木,一会是石径,脸上是疑惑又有点震惊的表情。

    藏锋说:里面还有一幅画?在古代,不少人就喜欢这么干,用一幅普通的字画,来遮掩真正的宝画。老祖宗精力过旺,又好动脑,调皮起来便喜欢给后世子孙出题,考考心智,验验技能,以千年思哲交流为乐,图文艺不朽为玩,真是太闲了,忍不住便炫技。

    王静怡屈指叩叩画:你说的对,是我唐突了。

    王哲夫说:高手对决,精妙绝伦。好期待啊!

    王静怡又用镊子在第一幅画的画心纸上试揭,果然没一会,第一层纸就又被分成了两张。第二张纸则应该是一张白纸,起到隔离两张画的作用。第三张又被分成了两张,第四张又是隔离纸。第二幅画的画心纸,也被分成了两张。这样,整个从上往下数,共有八层纸。

    综合分析之后,大家一致认定,第一层是《晴雪暮归图》的画心纸,第二层是它的托纸,第三层是一张空白的纸,第四层是第二幅画的画心纸,第五层是第二幅画的托纸,第六层是第三幅画心纸,第七层是第三幅画的托纸,第八层是褙纸。

    第一步,是用揭洗药水闷画,不过因为要注意第二幅,所以闷的时间不宜过长。等闷的差不多了,王静怡的想法是,先从第二层开始揭,这么做是为了确保第一幅画的万无一失。第一幅画揭下来以后,要尽快把它翻身、排平,并揭去褙纸,托纸,把第一幅的画心修整一下,处理好,然后托纸,裱褙,上墙,晾干。这个工作由上官洛完成。

    第一幅画揭后,再重新喷上揭洗药液,继续闷第二幅画。这是因为第一次闷画的时间短,再加上中间有一层空白的纸的关系,很可能挡住了药力的下渗。闷画完成之后,就可以反覆,揭去空白纸,然后翻身、排平,再揭去第二幅画的褙纸,托纸,清洗、修整、最后托纸上墙。第三幅画,依此操作,这样下来,整个步骤就完成了。

    先从第二层开始揭,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因为第二层是第一幅画的托纸,所谓托纸就是在上次装裱时粘贴在原画背面的纸。这层纸,又被称为“命纸”,是因为它对于保护原画性命攸关。修复者在揭取这层被称为“命纸”的托纸时,往往会十分注意,因为依附于命纸上的原画作,由于经过长时间的保存或收藏,可能出现各种伤况。此外由于原画作在前一次托裱过程中背部刷上了浆糊,所以在揭取时容易受到损坏,因此揭取托纸成为整个装裱修复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序。在这项工序中,修复者必须小心谨慎、格外细致,因为稍有疏漏,就会为整件艺术品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甚至是毁于一旦。

    揭去画心背面的托纸和褙纸,原则是干干净净地揭去,完完整整地护住画心,也是整个揭裱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如今不能从反面揭,而是从正面揭,没有揭下来,而是粘贴在一起,且背面看不见,正面不能动,原本就是一反常规的做法,这便难上加难,不仅需要心灵手巧,还须妙法添秘式。

    王静怡左手掐一把小镊子,右手握一支小毛笔,毛笔醮上热水,用笔尖一点点地润湿上面的托纸,下面的褙纸,接着再用镊尖慢慢刮蹭,把上下两张纸,一丁点,一丁点地慢慢地分开,再通过手指头揭、摩、搓、揉、拈,的技巧,一毫米,一毫米地轻轻地扩大。

    上官洛站她右边,用毛巾及时吸出多余的脏水。王哲夫站她左边,用镊子及时钳走残物。藏锋站她对面,用湿纸巾及时擦掉她额头,脸颊,眼皮上的汗水。

    揭到三分之一,托纸背面露出一个印鉴的一角,及一字的一边。大家对视一会,眼里兴奋抑制不住好奇。王静怡手上加快动作,用指甲盖轻轻的挑开相背的两纸,“大千复制”的字样便显现了出来。如法炮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