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老本行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我看很多瓷器修复,最后裂缝的地方是金色的,虽然也好看,但还是和没有破损之前完满好看,你这个到时候也是金色的吗?”

    

    问话的人顾然认识,姓泰,今年刚过完七十大寿,是医学界杰出性的人物,也是国内医学界的泰斗之一。

    

    与苗学海那样的“隐士”中医不同,泰老是几十年前国内医学改革的先驱者之一,发表过许多论文期刊,都被刊登在国内外各大医学期刊上。

    

    他的名字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也就是耳熟的程度,但对于医学生来说,他就是绕不过的那座山,熟的不能再熟了。

    

    此前柳雅就和顾然说过,泰老和自己的太奶奶是老朋友,以前还一起出国调研过,也算是老战友了。所以,他老人家才会到这个地方来小住一段时间。

    

    他老人家身体没什么大病,自然是闲不住的,来这小住也只是因为几个朋友邀请,以及院内有个人在疗养,他不得不来。

    

    “泰老,您有所不知,金缮修补痕迹的金色其实就是金粉、金箔或者其它金属,起到装饰的作用,如果只是原漆,烧制出来大多都是黑灰色,不太好看。”

    

    顾然指着那份给柳雅用的漆胶说:“她的这份是比较常见的,大多数会金缮的老师傅都会调配,只是每个人会在配料上加减一点东西,让他更快风干,以便定型。”

    

    顾然看了眼天色,说道:“泰老您看,今天虽然有太阳,但是是多云,就非常适合金缮的工作。自然光强而不刺眼,利于这种费眼睛的活儿,也利于拍摄。琴岛是临海区,空气湿润度刚好,窑口烧制后,漆胶会显得很自然,不用进行更多的后期工作。”

    

    另一个周姓老人听了觉得有意思,便说道:“我知道烧瓷器讲究天气,没想到金缮也讲究。”

    

    “细节决定成败嘛,可能没多少用,但能让自己心里舒服点就好了。”

    

    “嗯,不错,那另外一份呢?”

    

    顾然回答:“哦,这一份就比较有讲究了,我多添了点东西,让他们最后烧出来的颜色和元青花色泽、质感是相似的,虽然最后也是要进行上色,但效果会更自然一点。”

    

    “直接烧出和这瓷片一模一样的颜色?”

    

    顾然摇头,“当然不是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儿,这和胚土、时间、温度都有关系,我是复刻不了的,只能做到相近,上色会更自然。”

    

    有些东西,光靠口诉总是显得苍白,顾然能表达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如果到时候烧制,他们能在现场看见,以及懂行的人,才会知道这份漆胶的含金量。

    

    泰老问:“这个是你自己专研的吗?你好像挺喜欢捣鼓配方之类的东西,而且捣鼓的还挺成功的。”

    

    顾然觉得他话里有话,难免想到自己拿出来的那几份配方,也不知道泰老究竟是什么意思,顾然笑着说:“瞎捣鼓,要是失败了也不好意思拿出来啊。”

    

    “挺好的,是好事儿。我给你介绍几位认识……”

    

    泰老接连介绍了几位,有宣传部的,也有央视的,还有文旅局的,每一个都不是普通人,虽然他们自己口口声声说自己退休了,但影响力还是摆在那的。

    

    之前,顾然就知道这个疗养院里有不少大人物,因为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现在,认识了几位,顿时对这个疗养院的含金量有了初步的认知。

    

    在场还有一大半的大佬,他是不认识的,但他的心思很淡,都是聪明人,如果表现的太功利谄媚,反而不讨喜,保持该有的尊重就好了。

    

    泰老把这几位重量级的大佬介绍给顾然认识,就是因为他们对这项金缮手艺感兴趣。

    

    价值上亿的青花瓷碎成了无数片,用传统的技艺将它们复原,这本就是一件值得宣传的事儿,同时也是一些后续关于文化行动的契机。

    

    小渔得知了这些人的身份后,连忙凑了上来。

    

    她把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有老领导好奇他们的录制内容,她就实话实说,表现的真诚不圆滑,还是让人很有好感的。

    

    一群老人看过热闹,和年轻人聊了几句天后,柳雅就想安排回去休息了,因为接下来的工作还是瓷片粘贴,会显得比较枯燥。

    

    但老人们不乐意,一位个子娇小,五官慈祥的老奶奶说:“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