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六回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登记点不是说话的地方,于欢收好户籍,红姑打发孩子先去前头排队领粥。m.juyuanshu.cc

    两个大人走到僻静处,红姑道:“方才我自作主张,你莫介意。我见你同我等一齐登记,猜你应是不愿暴露真实身份。”

    于欢诧异一瞬,从善如流的点点头:“方才,多,谢。”

    红姑受到鼓舞,试探着继续道:“自你出现,我便一直留意,知你并非寻常……”

    听到这话,于欢猛的皱起眉,目光陡然锐利起来。

    她身上的秘密,可经不起关注。

    身为有求于人的那方,红姑一直提着心,暗暗观察于欢的反应,见状当即止住话头。

    “您放心,我什么都不知道,更不会瞎说。只要你不嫌弃,你就是我远房的表弟。此后若有什么用得着的地方,你尽管说。只求你方便时,能多少看顾些我和小石头。”她急急说着,语气诚恳,眼含祈求。

    小石头是红姑儿子的小名。

    乡下孩子流行起小名,大名要等三岁之后、孩子“立住了”才起。

    小石头两岁上的时候,孩子爹便走了,是以这孩子到今天还没个大名。

    于欢盯着红姑看了一会儿,终是点头应允:“好。”

    想了想,又加了句:“表姐。”

    红姑便乐了,唇边露出两个浅浅的小坑:“哎!咱领粥去。”

    临安城是个规整的正方形,于欢她们最早到的是北城门。

    流民们登记的地方则在东北角。

    登记之后向右转过去,便是东城门。

    东城门靠近山脉,平日里轻易不开。

    朝廷搭建的粥棚便设在了这一侧。

    只见巍峨山脉和高耸的城墙之间,有一条可供四辆马车并行的宽阔通道。

    粥铺就搭在这条路的中间。

    此时,流民们早已排起长长的队伍。

    于欢她们排了好一会,才走到粥棚近前。

    临时搭建的简陋草棚之下放着巨大的木桶。

    木桶之中,稀疏的米粒和绿色的菜叶混合在一起,整桶粥水泛着一丝浑浊的青色。

    粥里加了盐巴,闻起来没什么特别的味道,不算难闻。

    但看那样子,想来不会太好喝。

    大家需自备餐具。

    若没有餐具,便要自己想法子,用衣襟或帽子之类兜着。

    每排到一个人,负责分发的人便拿着一柄长长的木头勺子在木桶里大力搅和一下,连汤带水的挖起来一勺,直接扣进来人高高递过来的碗里。

    大人一勺,老人孩子只得半勺。

    于欢见到有流民直接用手接。

    这人也不嫌烫,满满接了一手掌的汤汤水水。

    他怕粥水流掉,当即站在一旁用嘴快速吸溜。

    喝完,还珍惜的舔着自己的手心和胳膊。

    被他舔过的地方,皮肤都比其他地方要白净些。

    …………

    于欢没有碗,红姑从自己家当中翻了一只出来给她。

    这里人大多用的都是木头碗,稍微“讲究”些的人家则用陶碗。

    甭管什么材质,这里的碗大多硕大无比,在于欢看来有些接近现代面碗的尺寸。

    圆圆一个,拿在手里还挺有分量。

    大多人领到粥之后便迫不及待的喝了起来。

    一群人或蹲或站,稀稀拉拉的围在粥棚后方的大片空地上。

    一时间,周围喝粥的吸溜声一片,没人顾得上说话。

    于欢领到粥,强迫自己喝了一些。

    比起之前的生水,这毕竟是煮熟了的。

    姑且不论卫生条件如何,她为了合群,也要做出个“吃”的样子来。

    那粥倒也没有于欢想象中难吃,就是一碗材料煮烂的稀汤,微微带着些苦涩和咸味,还有些莫名的土腥气。

    于欢做样子喝了几口,剩下的实在不想喝。

    以于欢的教养,食物就算再难吃,也绝没有白白扔掉的道理。

    她自己吃不进去,有心想分给一旁吃的津津有味的母子俩。

    想到这是自己吃剩的,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好在红姑是个聪明的。

    于欢盯着那粥苦恼的看了一会儿,便被她给接了过去。

    红姑心知这人是没看上这粥,她知于欢有吃的,也不矫情,和儿子一起分了剩下的小半碗稀粥。

    这东西本就没多少干货,再来几碗她也喝得下。

    吃过热粥,肚子总算没那么难受。

    流民们原地休息一会,便有人前来领他们去往其他地方。

    …………

    出发的共有一百五十人。

    除了红姑她们之前一行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