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六回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外,又加了好些早就等在此处的流民。
当初逃荒时,红姑她们这一行人也有好几个村,如今加起来只剩不足百人,也是唏嘘。
安置点路途不近,大家先是排队领了粮食——每人小半袋粟米,便被赶着上路了。
两个带着佩刀的官差带着他们,一刻不停的向西边走去。
众人埋头赶路,直至弯月升起,这才来到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
都是苦惯了的,没人抱怨。
官爷叫了原地休息,大家就熟练的打开了铺盖卷。
两个官爷在附近找了柴火生了个火堆,就着火势加热随身带的干粮,边吃边抱怨衙门里厨娘的手艺难吃。
他们烤的是大饼,面食特有的香气随着温度上升缓缓发散出来,把周围一众流民馋的直吞口水。
流民中没人生火,他们似是已经习惯了这种幕天席地的日子。
有铺盖的把铺盖往身上一卷,没有的就直接往地上一躺。
面向火光,咂嘴回味一下出发前的那碗稀粥,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就这么沉沉睡去。
…………
第二天,两个官差带着新出炉的村正向山的那一边走去。
这群流民之中,共有五名曾经当过村正。
早在一行人从临安城出发之前,上头直接在他们里头选了年纪最长的那个,任命为新的村正。
刚巧,就是红姑她们村的那一位。
翻过他们身后这座山,是本地的一个村庄。
本地里长也住在那边。
官差们要带着村正去那边做交接,双方确认一下身份,交代一下新成立的村子的大致范围。
其间事物琐碎,众人来回又去了一天时间。
等到几人风尘仆仆的返回,已经又是晚上了。
于是,官差们嘟嘟囔囔的在此处又留宿了一夜。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两个官差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剩下新村正带着人来回奔波,画线分配宅□□人手盖房子、开垦土地、购买粮种,镇日里忙的不可开交。
索性,村人大多是一同逃荒出来的同伴,他原本都熟悉。
这会大家一心想要安定,没人起什么幺蛾子,他倒也还支使的动。
…………
于欢作为红姑的“远房表弟”,和红姑家分到了相邻的两块宅基地。
村里地方大,每家的宅基地都圈的足足的。
于欢作为一个“单身汉”,被分到了相当大一块地方,足够她盖起一个包含正房、厢房并倒座、院子的古代四合院。
隔壁红姑家的宅基地面积和于欢的差不多。
有了宅基地,家家户户开始兴致勃勃的规划起自家的房屋布局。
于欢和红姑分到的宅基地靠近山脚。
因是野地,地上杂草多,还有不少蛇虫鼠蚁。
红姑拿着树枝在地里拍打了一通,把在此处栖息的小生物们吓走。
接着,两个大人并小石头,一起撅着屁股在地里埋头拔草。
手里没有趁手的工具,于欢去山脚折了两根粗壮些的树枝,临时充作撬棍,用来挖草根。
于欢手里原本就只有一个 小包裹,还是路上趁人不注意时攒出来的。
这会四处都是人,她就算空间里有工具也不好拿。
至于红姑,因她力气不大,带出来的家当也有限。
红姑手里倒是有一把镰刀,这会正拿在手中在地头忙着。
这东西切割东西方便,挖地的时候就有些不太趁手。
她便先用镰刀把草根切断,再徒手往出拔。
流民之中大多都有这个问题。
农民虽然宝贝自家的工具,但那会毕竟是逃荒。
大多数人饿的自己都要走不动了,很难有力气扛着沉重的工具走路。
即便一开始全都带着,后面走一路扔一路,慢慢的手里也不剩太多东西了。
是以,大多数人这会手上的工具都很稀缺。
最后还是村正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先带人去了山那边的村子,以村正的名义借了一批锄头之类的工具。
这会虽不是农忙,但别人也不愿意随意借吃饭的家伙给陌生人。
后来还是村正使了些银子,这才成功借到东西。
接着,一群人便热火朝天的盖起了房子。
…………
由村正出面,组织村民中有力气的青壮,跟着几名有盖房经验的老手,分成几队,同时开工。
青壮们每天加班加点的干,争取让大家尽快安顿下来。
盖房的顺序很好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