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未还书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李明都在陌生的街道上徘徊了很久,才找到自己记忆里的那家租书店。当时正值盛夏,行道树上肥厚的阔叶在空中反射阳光,洁白的云朵在高楼大厦的背后耸起了明晃晃的肩。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看到小巷深处有个店面。店面的门口被一层层的零食架子遮得灰暗。

    几个中年人在店门口搬箱子。其中一个告诉他租书店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情,这里现在只有家小卖部,最近街道要拆迁,小卖部被限期关门。边上的中学另寻校区,那些喜欢借书与踢球的学生们都已不在,道路上也就变得空空落落。

    那他好多年前借来那三本武侠小说便是永远还不了了。

    书不是故意不还的。两天前的李明都都不知道这几本书的存在。但乡下的老家近期要做改造,亲戚叫李明都周末回去整理一下父母的遗物。路上堵车了,爸爸的堂姐,也可能是堂妹吧,就坐在李明都老家的院子里等。他匆匆忙忙到家的时候,看到她和一个帮忙的邻居正从二楼往下搬箱子,箱子压到了院子里新长出来的杂草。

    她看到李明都后,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这些箱子都是在李明都房间里找到的,上次遗漏了。

    那时,李明都才知道母亲把他儿时的东西都整理得很好,一个箱子里他找到了三岁穿过的棉衣,另一个箱子里有六岁被他忘记的玩具,还有一个箱子里叠满了书,有九岁课堂上老师要求写的日记,日记本被他撕掉了好几页,更多的是教科书和教辅书。

    初中的英语课本下头就压着这几本他没有还掉的小说。小说的书皮和语文书如出一辙,或许就因此被混在教科书的堆里。

    该怎么说呢?那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

    他十来岁的时候被送到城里去读书,与父母并不在一块儿生活。最开始的一年,他先是与学校孤立,然后与家庭孤立了。所有的自己,他都不愿意说给别人听。阅读成为了他整个学生时代唯一的兴趣爱好。同学们在谈论虞国祝融工程的壮阔与校园里私下恋爱的传闻时,他一个人缩在角落沉浸在故事的世界里。现在李明都已经二十四岁了,全部的学生时代都只剩下了含糊的记忆。在这些含糊的记忆里,故事已经不存在了,最清晰的是对于纸张本身的回忆。

    纸张总是散发着劣质印刷的油臭味。父母也总是为了他的远大前程在世界上最繁华的三角地带里奔走,从一个城市打工到另一个城市。在他二十三岁毕业那年的最后几天,有人给他打来电话,他以为是广告拒接了一次,第二次电话过来后,那个人说发现他爸妈的时候,已经死了。

    姑姑,姑且称之为姑姑吧。李明都的家乡话里其实是不用姑姑姨姨这些词,但他很早就不会说自己的家乡话了。总之,她在这关键的时候担起了李明都没有担起责任,和几位邻居一起帮忙操办了葬礼。明明只过了几个月,但葬礼具体是几月几日,他连着死亡日期一起已经记不清楚。记得最清楚的反而是在读悼词的时候,他没有流下任何一滴眼泪。小姑哭得比他更加伤心,呜咽着拍打他的肩膀,说他已经是哭不出来了。

    可先前丧宴的第二天,一位来吃饭的邻居曾问他父母的年龄。他答不出来,只含糊地说是五十多岁吧。大姨却在另一桌席上却哭着讲道妹妹才四十九岁就死了。他因大姨的那一声大哭倍感难堪,但对自己的答错却已经淡忘。

    相比他的记忆,如今能拿在手里的小说已经沙沙泛黄。整体还是完好的,只有书脊的头尾两端有磨破的地方。在其中的一页上,他还找到了当初自己因为感动而留下的泪迹。

    院子原本是个种菜的小园,妈妈在家的时候,很喜欢坐在大门口左边的椅子上对着院子晒太阳。在接近黄昏的时候,小姑把最后一个箱子搬到了那张椅子上。她说:

    “好不容易回家一趟,要再看看这里吗?哥哥姐姐走后,你已经好久没回家过了。”

    他摇了摇头,说自己很忙。

    她就又问:

    “你叔叔一直很担心你,要不要打个电话和他聊聊看?”

    李明都说知道了。

    “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这位年长的妇女叹了声气,说,“凡事你都要自己做主,我们家下个月就要搬走了。”

    最后他什么都没要,就只带了那一箱书回去。

    与乡下宽敞的大房子不同,城市里的房间就像是火车上的车厢,窗户倒映出了疾驰而过的世界的影子。过往的行人熙熙攘攘,笼罩的烟雾像是火车鸣响了自己的汽笛。书哪怕带回来了,又能怎么办?

    既然还不掉,还是要扔掉的。

    没能还书的那个晚上,李明都又失眠了。他从床上爬起来的时候,看到六月的月光白得像是一段雪,透过垂下的百叶窗,照亮了摆在地板上的箱子。

    而我们的故事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是在告别学生时代以后,他第一次认真地打量这些书。

    箱子里的书已陈旧。剥开发黄的封皮,可以清晰地看见装订的胶质与细线。小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