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倒计时25天、比较优势理论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是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旨在解释国际贸易的动机和模式。www.jingsige.com

    比较优势理论的诞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1815年英国《谷物法》出台,当时英国由于工业革命、人口增加及外部战争等原因,粮食供给出现问题,不得不进口粮食。

    而《谷物法》提高了粮食进口关税,这一举措遭到工厂主群体的反对,他们与土地占有者群体展开了激烈争论。

    大卫·李嘉图在这种背景下,于 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为反对《谷物法》的人找到了理论依据。

    李嘉图被称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在经济理论研究方面大器晚成。

    27岁才第一次读到斯密的《国富论》,37岁发表第一篇经济学论文,在 14年短暂的学术生涯中留下了大量著作。

    其中,《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最具盛名,该书全面论述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机制。

    李嘉图在书中辟出专章,集中讨论了国际贸易问题,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根据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生产上与另外一个国家相比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各种商品生产上的劣势程度不同,那么就可以在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如果每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好处,从而提升本国福利水平。

    比较优势理论核心内容

    基本概念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样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假设条件

    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

    这一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比较优势理论。

    两国在生产中使用不同的技术。

    技术的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进而导致成本的不同。

    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且假定单位产品等价但生产成本不等。

    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国际间不流动。

    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不考虑交易和运输费用、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

    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

    两国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两国贸易平衡,总进口额等于总出口额。

    比较优势理论案例分析

    英国与葡萄牙的贸易案例

    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中,英国与葡萄牙的贸易案例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经典例证。

    分工前的生产情况

    英国和葡萄牙只有呢绒和酒两种产品,英国生产一单位呢绒需投入101单位劳动,葡萄牙需90单位;生产一单位酒,英国需投入120单位劳动,葡萄牙需投入80单位劳动。

    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两国共生产出2单位呢绒和2单位酒。

    这表明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英国相较于葡萄牙处于绝对劣势地位。

    比较优势的确定

    虽然英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英国在呢绒上的效率比酒高。

    具体而言,英国生产呢绒所投入的劳动是葡萄牙的1.1倍(101/90),而生产酒却是葡萄牙的1.5倍(120/80)。

    从机会成本角度看,生产一单位的呢绒,英国需要放弃101/120的酒,而葡萄牙生产一单位呢绒需要放弃90/80的酒,90/80大于101/120,因而英国在生产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葡萄牙的角度来看,生产呢绒的投入是英国的90%(90/101),在酒上是英国的67%(80/120),说明葡萄牙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且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从机会成本角度看,葡萄牙生产一单位的酒的产量需要放弃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