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多作停留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吓得他一缩脖子,连忙让位给下一位,自己灰溜溜地挪到了旁边的另一条渔船上,准备再次排队,再试一次手气。
不远处一块礁石上,陈云和鹿港刑侦队的队长翁源正拿着望远镜,密切关注着这场面。目睹这奇特的交易方式,陈云好奇地问翁源:“翁队,他们在搞什么名堂呢?”
翁源轻描淡写道:“这就是现在流行的‘一把抓’,布袋里装的全是进口手表,那些拎麻袋的,是买家,掏钱去布袋里抓,抓多少算多少,全凭运气。”
“这操作真够繁琐的,直接批量打包不好吗?”陈云嘀咕着,鼻涕都快拖地了,可他既不敢擦也不敢吸,生怕一动就暴露了行踪。
“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据说这种‘一把抓’风险低,还带点赌钱的乐趣,那些走私的和接货的特别喜欢。而且,对他们来说,这种方式最保险。”翁源解释道。
陈云虽然不明白其中的门道,但明白存在的总有它的道理。多亏了刘波的情报,他们才能发现这个秘密交易,亲眼见识到这种独特的分销方式。
然而,想要一举拿下这些走私犯,却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地形开阔,他们只能远远躲在礁石上,稍有动静,渔船就会溜之大吉;二是对方持有长枪,而当地警方装备不足,正面冲突恐会吃亏。
他们得想出个绝妙计划,才能精准打击这些走私者。陈云和翁源趴在礁石上,直到
交易结束,也没琢磨出个好主意。
从礁石下来,两人都冻得快成冰棍了。冬夜的海风可不是闹着玩的,低温足以致命。回到局里,好一阵子才缓过劲来,暖和了身体,困倦才排山倒海而来。陈云这下才敢放心睡,要知道在礁石上,他可是强忍着睡意,万一真睡过去了,可能就醒不来了。
经过这一夜的潜伏,陈云深刻体会到前辈们保家卫国的艰辛,尤其是那些在极端条件下坚守岗位的英雄们,他们的意志坚如磐石,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今天的安宁生活。
想到现代社会那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陈云恨不得时光倒流,把那些人从根上教育好,别让这种不懂珍惜的风气蔓延。
当然,这些不过是陈云的气话。当前最让他头疼的,还是如何有效打击“一把抓”走私。鹿港地处东南沿海,靠近对岸,又便于从倭岛走私货物,从80年代的手表,到90年代的汽车、电子产品,走私活动屡禁不止,严重冲击了国家经济。
历史证明,某些势力从未放弃破坏,正如伟人所说,其亡我之心不死,即使到了后世,这句话依然振聋发聩。
经济!
嗯,经济,就是这个问题的关键。
陈云脑海里闪现出一点火花,但那些想法还只是零零碎碎,凑不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无奈之下,他索性沉沉睡去,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悠悠醒来。
草草在食堂解决了午餐
,他便独自离开公安局,漫无目的地在鹿港街头游荡起来。
那个年代的鹿港,跟繁华沾不上边,比起江北还差了一大截。这里落后的原因挺多,首当其冲就是交通不便。
虽说靠海,但因为历史上长期处于外患重重的环境中,对外贸易近乎停滞,海运自然也就发展不起来。
再加上山多地势复杂,货物进出不易,自给自足成了常态,想要发展却苦于资源短缺,只能另辟蹊径。
到了八十年代初,鹿港人纷纷出国谋生,意大利、西班牙等地成了热门去处。他们在海外辛苦打工,攒下外汇寄回家乡,渐渐地,鹿港从贫穷走向富裕,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之地。
而今,鹿港城仍显老旧,陈云在街上溜达,耳边不时飘过各式各样的乡音。临省自古便是百越之地,部落众多,方言自然五花八门,有句话说得好,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音,在这临省,差不多是五里不同调。
就说陈云老家状元乡,巴掌大的地方,方言种类就高达五六种,还没算上少数民族语言。更有传说,鹿港四城门各讲各的方言,可见方言体系之繁杂。
陈云虽是个宅男,但身为临省人,对各种方言并不陌生,基本能辨识出哪些是临州的,哪些是绍州或金乌乃至江北的。
他走近两个用江北话交谈的男子,用同样的方言问道:“两位老兄,来这儿干啥呢?”
两人被这突如其来的
声音吓了一跳,回过神来见陈云年轻面孔,笑容可掬,不像官家人士,便答道:“你来干啥,我们就干啥呗。”
“我来逛逛。”
“逛?这里有啥好逛的?别瞒我们了,我们是来进货的。”
“进货?”陈云心下了然,抬手故作神秘:“你们该不会是……”
两人交换了下眼神:“还以为你是来玩的呢,看来你是新来的吧,之前没见过你啊。”
“江北几十万人口呢,互相不认识很正常嘛,我也一样,没见过你们二位。”
其中一个四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