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技术太好的烦恼(中杯) 第(1/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第94章 技术太好的烦恼(中杯)

    

    南湖农场的办公楼。

    

    李文娜熟练地烧水、取茶叶、烫茶杯。

    

    而坐一旁的林书雅、吕伟斌两人,则谈着白松露的生产安排。

    

    “…这五种土壤都是必须的,也是本地都有的,我已经标好了产出地点,每一种购买500方。”林书雅将一份汕美市的土壤分布图发到吕伟斌的微信,让他去沟通采购部。

    

    紧接着林书雅继续说道:“另外,松针、松塔直接向附近的村民采购,你和采购部谈一下,然后订一个合理的收购价格;松木屑不要购买木材厂的,直接向村民购买马尾松的树枝,但不要购买树干,避免村民偷偷上山砍树。”

    

    吕伟斌点了点头:“林研究员考虑得非常全面,如果直接购买树干,到时候一定有村民铤而走险去砍树。”

    

    “反正树枝也一样可以用,这样可以保护森林,还有减少法律风险。”林书雅又补充道:“收购的时候,提醒一下村民,别砍太多树枝,要保证树木可以存活。”

    

    这其中确实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虽然马尾松生命力顽强,但也架不住砍得光秃秃的采集方式,一般只要每年采集的树枝不超过30%,问题不会太大,只要马尾松不出现死亡,那就不构成非法砍伐树木和破坏树林。

    

    更何况这一次收购的原材料之中,还有松针和松塔,将树搞死了,可就没有松针松塔了。

    

    “林研究员,白松露的亩产可以达到多少”

    

    林书雅估算了一下:“每平方米可以放4个标准料袋,考虑到通行和其他辅助管线的布置,一亩可以放1200袋,架空5层,就是6000袋,每袋可以生产100~200克左右白松露,加上室内消毒、配料、种菌和生长,整个生长周期为105天左右。”

    

    “也就是说,亩产是600~1200公斤三个半月一周期”吕伟斌瞪大眼睛。

    

    “是的。”林书雅点了点头。

    

    吕伟斌赶紧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林研究员,你了解过现在国内外的白松露年产量吗”

    

    林书雅眉头一皱:“应该有几十吨吧”

    

    闻言,吕伟斌苦笑起来:“是年产量不足三吨,这是全球的产量,国内去年采集的野生白松露不到两吨。”

    

    这下子林书雅听明白了,显然她这个技术已经可以说是革命性的突破了,如果按照这个亩产,两三亩就可以顶全世界一年的采集量。

    

    如果一百五十亩智能大棚全部投入生产,一年种三茬,年产量就达到了270~540吨。

    

    这产能可以直接将整个白松露市场干崩。

    

    回过神来的林书雅,将问题抛给了吕伟斌:“那吕经理认为产量应该控制在多少亩比较合适”

    

    吕伟斌摸了摸下巴的胡茬,陷入了沉思之中,过了一会:“国内的消费市场勉强可以消费二十吨左右,国外也大概可以消费二十吨,如果产能超过了,大概率只能降价促销了,但是降价促销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吕经理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林书雅对于市场运行,以及产能和价格的关系,还是有些不太理解。

    

    “我是这样判断,首先目前白松露的三个大核心产区分别是:欧洲的意大利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亚洲的云贵高原;北美的落基山脉。”吕伟斌显然是做过一些功课的,他继续补充道:

    

    “这些产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集中在北半球,而白松露的采收季节,每年都是11月到次年1月,考虑到松露存在最佳赏味期,这意味着每年只有11月、12月、1月、2月可以吃到新鲜的松露。”

    

    听到这里,林书雅已经明白了:“也就是说,我们要抢占野生松露无法收获的那一部分时间。”

    

    吕伟斌点了点头:“没有错,这样一来,我们就有8个月的全占时间,剩下的4个月考虑到野生松露上市,可以适当减少产能,从而维持住松露的市场价格。”

    

    其实国内外的消费力,肯定不止每年3吨,而是每年野生白松露的产量就那么多,想买也不一定可以购买得到。

    

    在综合考虑之后,每年生产4050吨白松露,便可以维持住当前的市场价格。

    

    林书雅按照这个需求量,一下子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