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缟素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锦绣十六年》
这一年的初冬,长州的紫金街出了一桩命案。
楼若和沈弃赶到时,这桩命案已致使城中人心惶惶数日。紫金街上空荡得冷清,街边的商户也大多搬离。
传言尸体是在街边一水井里被发现的,那女子隔日便被扔去了乱葬岗。自那以后,人人都觉得紫金街晦气得紧,皆是能避则避。
楼若却在这街上找到了昔日的长州刺史,李挽。
他好似早有所料,平静地开口道:“殿下,若问当年之事,李某无话可说。”
他说他无话可说,全然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
可他明明是真正的局中人。
“李刺史。”楼若叫住了步履蹒跚的他。
“若是我没记错,你曾做过舅舅的左副将军。锦绣十六年,不过是你升任长州刺史的第一年。”
“那时你便已忘记了自己在长陵营中受过的恩德吗?”她几乎是嘶吼着出了声。
李挽蓦然回了头,看着眼前之人,神色间终有了几分愧意,“我没有忘。”
他哪里敢忘。
他在长陵营里待了整整十年,十年间,从一个小小的录事走到左副将军,是赵其将军一路提携。
直到那一年,受任长州刺史。他才真正地离开了长陵营,离开了长陵军。
可他的心里,始终还当自己是将军的部下。须臾数年间,他最怀念的,还是当年在长陵军中,提酒战天下的豪迈。
尽管他早已回不去了。
“殿下,那一年我站在这长州的城墙之上,多希望,自己还是长陵军中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录事也好。”
李挽向着紫金街的尽头走去,他的声音里竟带着一丝悲凉,“可我不是。”
“我是长州刺史,上承君命,下为长州百姓,唯独不能再为长陵拼一把了。”
直至他又登上了城墙,看着远处的重重山峦,和近处烟雾缭绕之下的长州城。
他想起将军在他离开长陵时说过的,“我们守的皆是边塞之地,外敌在前,一步也不能退。”
可将军、长陵军万千将士到最后,却并不是因防范外敌而战死,而是因为他,因为他的一时糊涂。
将军从来没有退过。
可那日在长州城外,他竟然劝将军:“将军,不要再上前了,退回长陵吧。上京城不值得你拼死去救,座上那位高高在上的天子早该死了。”
将军没有听他的。
他李挽始终不明白为何不退。昔日锦绣年间的那位天子,从来不曾宽待长陵军。反而将他们看作潜在的敌人,处处提防着长陵。
将军他为何还要去救他。
为了救他,甚至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直到这三年间,他看着长州百姓的食不果腹,看着他们为了生存不惜卖掉儿女,看着他们日日焦心痛苦。
他才幡然醒悟,是自己大错特错。
想到这,李挽的心跟撕裂了一般地痛。他的眼泪,终是不受控地掉落下来。看着眼前的楼若,重重地跪了下去,“殿下,是我李挽有愧于长陵军、有愧于将军、有愧于殿下。”
是他的阻拦,让锦绣十六年的上京城成了一个死局。家国因此难安,万民从此惊惶流离。
纵使他并非此间设局之人。
“李挽,到底是谁让你这么做的?”
楼若没有扶起他,她知道自己没有资格替舅舅、替当年在长州战死的长陵军将士们原谅他,她只是想要知道,这一切的幕后之人到底是谁。
可李挽沉默了。
他只是静静地跪着,即使楼若高声呵斥他的卑劣和不堪,他亦静静地跪着。
他不肯说。
楼若意识到这一点,可她不愿就此放弃,“我要审问他!沈弃,我要审问他……”
哪怕她知道,眼前人在狱牢和刑讯面前,仍然不会说一句话。可这是她现在唯一的希望。
已经有两次回溯,那会不会有第三次……
若是她能再回到锦绣十六年之前,她一定会想方设法地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她还有机会,能保住所有人的性命。前提是,她要知道真正的始作俑者。
可没人愿意告诉她。
三年后的子阙是这样,如今的李挽也是这样。
他们在她面前,皆选择了默不作声,选择了逃避。
沈弃在一旁,更是同她道:“阿若,他不会说的。”
她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回到过去了又怎样,她还是搞不清楚此间发生的一切。在风雨飘摇间,她还是宛如浮萍一般地活着。
*
离开长州时,李挽还在城墙上站着。
长州城已没什么守城的将士了,大多都投奔了各方政权,各处厮杀去了。
楼若一眼望去,李挽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