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昆阳大胜,秀震天下 第(1/1)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骄傲自负王邑人生的目的就是来成就“位面皇帝”刘秀的,王邑用之前的战绩衬托刘秀的弱小,也用这次的惨败证明刘秀的伟大。

    王莽大军这边,一开始严尤等人就建议直奔宛城,严尤低着头,小心翼翼地劝道:“昆阳城小而坚,不如先击宛,宛败,昆阳自下。”但此时的王邑却被自己的雄厚实力冲昏了头,他一心要见神杀神、遇佛除佛,以示军威,弹丸昆阳小城,正适合拿来祭旗。

    他眼神中透露出轻蔑,头高高的扬起,不屑一顾地说:“百万之师,所过当灭,先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岂不快耶!”

    随即他下令大军把小小昆阳城团团围困,倾泻全部火力:战鼓齐鸣,大地为之颤动;上架冲车、下挖地道,万弩俱发、箭如雨下,城内的守军顶着门板才敢出门。没几下,王凤就撑不住了,他额角渗出豆大的汗珠,嘴唇哆哆嗦嗦,打出了白旗求饶,然而只想屠城示威的王邑果断拒绝。此时严尤再次建议:“兵法围城必缺,一使得逸出,以怖其下。”

    超级自信的王邑再次拒绝了。城内的王凤等人逃无可逃、降不可降,只得畏畏缩缩拼命抵抗,兢兢战战再拼命抵抗,一时间双方僵持不下。

    心知昆阳危在旦夕,刘秀召集了定陵、郾两地的全部兵马后,马上日夜兼程赶来救援。然而所谓的全部人马,也不过几千人。

    敌我悬殊,必须速战速决。到达城西后,刘秀立即组织了3000人的敢死队,由自己带领直冲敌人中军。直到这时,王邑还没把这点人当回事,为了体现自己雄风,他亲自与王寻带着一万人迎战;并且再三交代身后的大军,没有他的命令,不准擅自前来助拳。

    然而王邑千算万算,最后只算错了一点。他没算到刘秀本人的武力值,远远超出他的想象。而且,刘秀带着的这几千敢死队,也同样具有他意想不到的杀伤力。

    所以,双方开始接触之后,神奇的一幕就出现了。刘秀带着几千敢死队,轰轰烈烈直奔王邑而去。大雾弥漫之下,能见度很低,王邑军队这边,也不知道起义军到底来了多少人。而其他营盘,因为王邑的命令,又不能前来支援。

    就这样,刘秀的几千人顺利推进到昆阳城西,直面王邑的数十万大军。与此同时,刘縯等人已攻下了宛城,已着手准备派援军北上。

    刘秀亲自带队,一身银色盔甲,扬剑拍马,往来冲杀,直接开始猛冲。其他将领见状又惊又喜:“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养锋隐忍,孤胆柔肠,潜龙在渊,而待暴起。凡人怎懂神的低调。

    平日里的胆小鬼竟然如此英姿飒爽,这些自诩好汉的哪还好意思后缩?这些人本身就是亡命之徒,在刘秀的刺激下,此时更是争先恐后,奋不顾身,两眼充血,狂吼乱叫着往前冲,无不以一当百。王寻军则节节败退,当场被斩首数千。

    俗话说,横的怕不要命的,王邑发现,自己拿眼前的这几千人毫无办法;并且在对方丧心病狂式的冲击之下,队伍的阵型逐渐失序,司徒王寻更是被当场斩首;混乱之中,他已顾不上给身后的大军发布指令。城里的王凤等人也趁势倾巢而出,内外合击,杀敌声惊天动地。失去统领的王莽大军就此崩溃,四散而逃。

    天时、地利与人和,三者合一时,往往会有奇迹的诞生。

    天站在哪一边?答案不言而喻。上古天帝是宠妻狂神,刹那间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倾盆而下,帝俊为了给“位面皇帝”助阵,特意在暴雨中添加了一些陨石,只见帝俊弹指神功百发百中,一颗颗陨石准确无误的打在王易大军的猛兽身上,王邑军中的猛兽都被吓得浑身战栗,对天伏地;城旁的滍水泛滥而出,被淹死的军人数以万计,尸体成山,河水为之阻断。史书记载:“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

    眼见大势已去,疲惫不堪,衣衫褴褛的王邑带着数千心腹骑马踩着尸体渡河逃回洛阳,其他来自各郡的精兵也作鸟兽散,各自奔回老家。

    所有的战争的结果都是与天道相结合的,也就是所谓的“人算不如天算”,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你的苦心积虑、殚精竭思,在老天那里皆是渺不足道,上苍只需轻轻一指,你便灰飞烟灭。

    昆阳之战充分说明在战斗力这一方面,羲和绝对的是巾帼不让须眉。昆阳之战,是刘秀一战成名之作。在这之前,刘秀除了被世人视作敦厚之人,但别无所取。但昆阳之战中,刘秀有勇有谋的表现,使得汉军最终一举击败敌军,直接导致了新朝最终的灭亡。此战刘秀令世人刮目相看,自此开启了其人生的高光之路,对此古人曾评说道:“昆阳之战,光武(刘秀)威震天下,王业之兴肇此矣”,这说法应该是再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