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王莽篡汉,天下大乱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逼迫自己的姑姑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并制造了皇太子刘婴禅让帝位于己的事实。其实倍伐被帝俊斩杀之后,一直心有怨恨,所以转世投胎为王莽,当初帝俊一剑断腰,此时王莽夺权篡汉。
看到王莽篡汉自立,帝俊开始在民间流传一句谶语(预言),说:“刘秀当为天子”,帝俊将这句谶语做成了一本图谶,这本图谶便是由太学生彊华进献的《赤伏符》。
天凤三年(16年),西域诸国断绝了与新莽政权的联系,丝绸之路中断。
王莽篡汉自立为皇帝后,全国蝗、水、旱、地震、冰雹、瘟疫等天灾不断,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饥民暴乱,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大批豪强地主也乘势开始倒莽。顿时,海内分崩,天下大乱。
谁能,凌天池,绝飞梁?
谁能,捎魑魅,斮獝狂?
谁能,斩蜲蛇,脑方良?
公元22年11月,世居南阳的汉室宗亲刘縯、刘秀兄弟,以七千余名刘氏子弟为基础,联合由绿林军分化而来的新市、平林两支队伍,打出汉军的大旗,开始了反王莽之路。
公元23年2月,绿林军推举刘玄为汉朝的皇帝,恢复了汉制,年号改为更始。刘玄派遣公王凤、王常和刘秀等将领,率领约两万人攻下昆阳县、定陵县和郾县,与围攻宛城的主力军形成包围之势。
公元23年3月,王莽下发诏书,命令司空王邑、司徒王寻全权负责荡平山东(崤山以东)各路起义军。二王在洛阳征集了各地四十三万大军,于五月正式南出颍川。在与严尤、陈茂等人会合后,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宛城进发,企图一举扑灭汉军。
而此时的刘秀、王凤等军,恰好处于二王的行军线路上。得知此消息,众人顾不上攻城略地,仓皇奔回昆阳城。
此时,双方纸面上的实力对比,可谓令人不忍直视。
王邑的精锐大军:
目标:王莽意图“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扫平各地的反叛势力。
实力:看家底的本钱。
总指挥:王邑,王莽的堂弟。曾率军屠灭翟义、赵鹏等势力,王莽朝廷的头号干将。
兵力:全国各郡精兵,牧守亲自带领。
“智囊团“:全国63家世代研修兵法的名门望族的青年才俊。
王莽大杀器:皇家园林豢养的虎、豹、犀牛、大象等巨兽随军助威,
气势:“巨毋霸“,霸身长丈二,腰大十围,辂车不能载,三马不能胜。
据史书记载:
定会者四十三万人,号百万;馀在道者,旌旗、辎重,千里不绝。
这阵势的目的就是“打不死你也要吓死你“。
刘秀的乌合之众:
目标:打家劫舍、捞取富贵。
实力:草莽绿林军。
总指挥:王凤(开始),新市军的首领。后期由刘秀指挥。
兵力:八九千人。
智囊团:刘秀。
大杀器:上天。
气势:心惊胆战。
相比之下,正在昆阳城瑟瑟发抖的刘秀等人,就是一群小混混。
一群没有理想的混混,才能显示出有理想的刘秀的优秀。刘秀早就看明白新市、平林两支队伍加入刘氏,其目的就是想在汉室的大旗下,心安理得的打家劫舍、捞取富贵。看到他们还曾因分赃不均,想要翻脸,为了安抚这群出身绿林的大爷,避免内讧,刘秀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他把宗族子弟的战利品收集起来送给他们。史书记载:“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刘秀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
当初,在吸收了“下江军“后,汉军的总规模已达十余万。为了统一管理,各方一致同意选出刘姓子弟作为总头领。南阳本土势力自然倾向于极富领导力的自己人刘縯;而人数占优、出身草莽的绿林军们则不愿意被管束,偏向于支持自己队伍中的汉室后裔刘玄。为了顾全大局,刘縯做出让步,懦弱的刘玄登基,史称“更始帝“。
刘縯且如此,此时担任偏将军的刘秀更是毫无地位可言。29岁的他,为人忠厚老实、斯文秀气。在身旁这群大字不识几个的糙哥眼里,他就是躲在霸气哥哥刘縯的身后的小弟弟,史书中描绘这一场景时称:“诸将素轻秀“。因此,这时昆阳城的统帅并非刘秀,而是来自新市军的王凤。
由于主力在围攻宛城,此时昆阳城内具备战斗力的人员只有八九千人。惶恐不安之际,各位首领首先想到的是开溜,分头带着自己的金银财宝去找老婆孩子逃命:“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可见人员质量之差,数量之少。
关键时刻,刘秀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平日里低调的刘秀,终于显示出羲和女神的风采,谁说女子不如男,刘秀的眼神中透露着一种坚定而强大的气势,从容不迫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