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钗之年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农家小娘子的奋斗日常》
夏日的一个清晨,在江南一处偏远的小村庄里,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划破了夜色,在微微光的晨曦中,家家户户响起了窸窸窣窣的起早声。
在村东面一处颇有年代的瓦顶黄土墙宅子的西厢房中,平日里鸡鸣三声才懒洋洋起身的卢晓晓此时正端端正正的坐在床沿边,兴奋地等着她娘卢二娘子过来梳头。
卢晓晓今年十二岁,在家里排行第三,上头有两个哥哥,大哥卢怀安,年十六,二哥卢怀仁,年十四,下头还有个同胞弟弟卢怀义。
卢晓晓是家中唯一的姑娘。
不一会儿,卢二娘子来了,只见她中等身高,体型偏瘦,鹅蛋脸,秀气的五官能看出年轻时的好颜色。穿着一身洗得泛白的青灰色细布衣裳,梳着罗髻,头上簪着一朵淡蓝色的绢花,透着一股雅致娴静,气质不同于一般农妇。
卢娘子姓杜,是村里杜秀才的独生女儿,说起杜秀才,就不得不说一说这杜家村。
杜家村地处几座山的山坳之间,距离最近的城关镇约十余里路,外出需经过一处山口,山口狭小,只能通过一驾的平头车,平头车形如太平车而略小。
村东面一处山涧沿着地势蜿蜒而下,形成一条不大不小的小河,村里耕地不多,各家各户的田地、宅子错落分布在河两岸,耕作、吃饭都靠着这条小河。
杜家村的地理条件在和平年代,自是算不上好,甚至可以说是差,可赶上动乱时期,不便的交通就成了天然的保护屏障,虽说也逃不过军队来征兵征粮,但这杜家村四面环山,往山里藏一藏躲一躲,也就都在这乱世中活了下来。
说回杜秀才,这杜秀才约摸二十岁的时候中了秀才,在城关镇也算得上颇具才情,奈何乡试屡试不中,后见动乱四起,便带着娘子和八岁的女儿回到了杜家村,花了三十两银子在村里买了十亩良田,便这么安置下来。
杜秀才的娘子是中秀才后在镇上娶的小娘子,粗会一些刺绣手艺,回到杜家村后,杜秀才在村里教授一些孩子读书识字,杜娘子在镇上接一些小绣件的活,再加上佃出去的土地收上来的租子,日子也过得颇为富足,没两年就重新盖了房子。
日子要是能这么继续下去,杜秀才或能发展成为杜家村的富户,可世道偏偏越发地乱了起来,这世道一乱,大家填饱肚子就够难的了,哪还有读书识字的心思,镇上的商户也关了门,杜娘子的绣件也就没了去处。
若只是这样还好,杜秀才和杜娘子虽不会干地里的活,每年佃田收上来的粮食也有七、八石,正好够一家三口的嚼用,再加上手里的积蓄补贴,也能顺顺当当的过下去。
可偏偏杜娘子病了,这乱世中可真真是病不起,几副药下去,就快掏光了家底。
杜姑娘十四岁的时候,世道更乱了,药铺也关门了,大夫不是被乱军征了去,就是躲了起来。
都说久病成医,杜娘子病的这些年,杜秀才看着大夫开方也学了些药理,识得一些草药,便自己到山里寻一些草药,按照书上的方式炮制成药材,勉勉强强,杜娘子也这么挨了下去。
初入山时,杜秀才会使几个铜子请村里的青壮年陪同,后见近山没什么有危险的野兽,杜秀才行动也越发便利,便独自入山了。
一日,杜秀才正在山里寻一味药材,不知不觉入得深了些,忽听身后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回头一看,怛然失色,一头野猪正在不远处盯着他。
正当杜秀才以为自己将命丧此处之时,左右侧来了几个青壮年,用箭,用耙,用锄头将野猪围了起来,野猪在众人的围攻下冲势越来越小,最后被一名约摸十几岁的青年一箭射中了眼睛,毙了命。
这人便是后来卢晓晓的二伯,卢大富。
卢家一家是逃乱过来的,当时已基本天下大定,旧朝的一位赵姓统帅被拥立为帝,成立新朝,国号为“宋”,这便是后世说的北宋。
卢家原来住的村子在南边一处乱军割据的地界中,新朝建立后,新帝立马派遣主力南征,乱军负隅抵抗,靠近边界的几个村子十室九空。
卢爷爷为躲避乱军的乱抓丁,带着卢大富和卢大贵两兄弟,并着村里的另外的一户人,以及逃乱路上遇到的两户张姓人家,一路逃到了此处。
卢家还有个大儿子,在动乱初期,便被征兵征走了,一去几年,杳无音信。
卢家一行人围攻野猪时,有一个姓张的壮年受了伤,被野猪牙撩到了胳膊。这几户人敢逃乱出来,还敢往山里去,同行中自是有人有这治伤的本事,其中有一户姓韩的人家,韩爷子便是原先村里的草药郎中。
只是天气炎热,伤者确不好再在这山中生活,且读书人重报恩,古有“结草衔环”之说,今这救命之恩,杜秀才更是无甚感激。
杜秀才迎着几家人回到了村里,报了里正,给了村里几十个铜子,将这四家人安置到了村西面两处空置的屋子中。
卢家人在村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