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养娃的第三十七天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重生之贤妇不闲》全本免费阅读 []

    光阴荏苒,初来庆州的不适恍仿佛还在昨日。www.xingyin.me

    一晃,姜蓉竟恍觉已到庆州近三年。

    三年里,昭哥儿成为牙牙学语的幼童,绣坊的小娘子绣技愈发娴熟,慈幼局的学堂办得有声有色,外墙的那块万民碑更是不时就有民众前来参观瞻仰。

    崔恒平日里除了忙公务,也经常抽时间去慈幼局和黄柳书院授课。

    而姜蓉,仍然是铺子与家两点一线,也不知是不是这里的人格外捧场,还是真有那样多吹嘘拍马之人,她在庆州的几个铺子收成竟隐隐有与汴京比肩的趋势。

    昭哥儿会说的话越来越多,能够自己走路以后,他就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彻底没了束缚,府里各个地方都被他折腾了个遍。

    偏偏他是个小犟种,他认定要自己走路,就绝对不要人抱,当然,他娘除外。直把追着他跑的周嬷嬷累得气喘吁吁,浑身虚汗。

    看着发间遍布银丝的嬷嬷这样劳累,姜蓉心中过意不去,不得不安排数个丫鬟轮番监管他。否则稍不留神,他就屁颠屁颠不知爬到哪里去了。

    他的精力实在是万分充沛,饶是这么多人一起照顾他,姜蓉每日也都觉得心力交瘁,腰酸背痛。

    不过有了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家伙,着实让她在庆州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齐大舅在连续跑了好几趟商之后,终于是扛不住,将担子撂给儿子,自己跑回了靖州休息去了。

    他来庆州,本就只为寻外甥女,现在寻到了,他的任务也算完成了,自是心满意足回了家。

    眼见着又到了评定政绩的时候,崔恒是去是留,端看这薄薄的一张纸了。

    三年来,崔恒勤政爱民,鼓励农桑,振兴商贸,昌盛学风。事无大小,皆悉心过问,将庆州治理得井井有条。

    比之他们刚来庆州时所见的苍凉之景,现在的庆州,城防巩固,驻军屯田,百姓垦荒,手有余粮,商业发展,学风昌盛。www.qianchang.me

    整座城池,依稀在焕发生机。

    不出姜蓉所料,州府那边传来消息,崔恒可能要调回汴京。

    既已知晓要离开,姜蓉便安心做好准备。

    她和崔恒都决定将之前所开拓的几条商道留在庆州,这样一来,即使新的县令不再让官府收购百姓们的瓜果香料,那民间的商会同样可以消耗农户的产值。

    这些钱对商人来说可能算不得什么,但却是那些百姓们日盼夜盼的重要收入。

    离开这片黄土地,崔恒心中虽然有些不舍,但他明白,只有回到汴京,才是最好的选择。

    当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已是年后。

    新的知县即将上任,而崔大人竟然要离开庆州了!这个消息于许多百姓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慈幼局刚刚上路,他们新栽种的花椒树尚未结果,崔大人就要走了?

    那他们种的东西,还能卖给官府吗?

    以后,莫不是还得交进城费吧。

    一时间庆州城内百姓奔走相告,流言漫天飞舞。

    因着崔恒这三年的绩效考核得了个上等,新接任的那知县对于庆州也就没有那样抗拒。想来只要按部就班地走,他这几年的政绩考核也不会差。

    说起来,这新的知县与崔恒也是有些牵扯不断的故旧在,他竟是范相一派的门生,来之前早已收到范相提前招呼的书信。

    见得崔恒,两人相谈甚欢,他也承诺,他可保留崔恒之前对百姓利好的政令,崔恒这才放心与他进行交接。

    姜蓉同样也忙得很,铺子的善后,人员的调度,搬家的琐碎事宜均需她来过目。

    百姓们也知道,崔大人此去已成定局,除了一些人不时跑到衙门求崔恒别走外,大部分人都保持着安静。

    等到离开这日,夫妻俩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

    他们带着之前同样的行囊与仆从,还有更老的飞虎与健壮的赛虎,踏上了回城的马车。

    只不过这次,多了个活泼的昭哥儿。

    来时心有不甘,别时却百感交集。

    马车驶离城门的这一刻,姜蓉竟隐隐对这座陌生又熟悉的城池产生了不舍。

    这里的百姓,勤劳,淳朴,这里的蜜瓜又香又甜。再回汴京,遍地是刀光剑影,尔虞我诈,可就再无庆州这样宁静祥和的生活了。

    昭哥儿却不懂爹娘的愁绪,正自顾地玩着手中的华容道。

    虽与这座城池的百姓非亲非故,但姜蓉只想到这次一别,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见,她便觉心脏骤然停滞,随即咚咚乱跳,直让她喘不过气来。

    原来,她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就见了许多人的最后一面。

    正在玩耍的昭哥儿敏锐地察觉到母亲情绪的变化,他放下手中的玩具,扭头帮娘擦了擦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