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养娃的第三十七天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娘。”他用他那稚嫩的嗓音温声安慰道:“别哭。”
姜蓉扭过头,拿帕子擦了擦眼泪,拉着他的小手笑道:“娘不哭,来,娘看看昭哥儿的这个玩得怎么样了。”
姜蓉本也只是随口找个话题,等她拿起那华容道一瞥,竟发现昭哥儿将这解出来了?
她诧异地看了看儿子,摇了摇崔恒的胳膊,一旁的崔恒却淡定如常。
“怎么,夫人,昭哥儿早慧,咱们不是早已发现此事了吗?”
见他又这样不解风情,将话题给聊死,姜蓉暗瞪他一眼。
“这不一样,这华容道咱们可从没人教他,我实在是有些惊讶。”
惊觉夫人神色不虞,崔恒知晓自己说错了话,心中暗道一声糟糕,他清了清嗓,正欲开口安抚,马车却突然停了下来。
两人撩开车帘,只见一大群的百姓正候在官道两边,有几人上前拦住马车去路。
这?
他们本不欲打扰百姓安宁,这才赶早离开庆州。
却没想,百姓们却早早在这必经之路等他们。
领头的是几个衙役,随之站在前面的有黎老根、李老伯之类曾去打过官司的百姓,也有慈明,候来这些慈幼局来的师生。
再往后面看去,还有一些黄柳书院的学子。
更多的则是那些村里的老老少少。
是了,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受过崔恒恩泽,或是因他秉公审案沉冤得雪,或是因他生活安定,或是因他科考得志,茅塞顿开,或因他家里终于攒下几分积蓄,日子不再那样窘迫。
姜蓉觉得,他们能来到这里,无需说什么,也无需做什么,这已经是他们对崔恒本人最大的认可,亦是对他三年如一日的宵衣旰食,夙夜在公的付出的肯定。
她想,这三年也值得。
若不是他们必须要去汴京,她有时候都在想,就这样一家人生活在这样宁静的小城,过着温馨安定的日子,人生小满已算万事全。
站在最前面的老伯颤抖着声音开口:“大人,可还记得草民?”
崔恒朗声道:“自然是记得的,老人家,我还曾与你讨过两口水喝呢!”
见大人依旧是这样温和亲切,张老伯抹了下眼角的泪,笑道:“大人记得就好,这一别,我这老骨头也不知何年何月能再见到您。”
“我知您是人中龙凤,不是我们这个小城能够留住的。三年前,我曾经问您三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我想,以大人的智慧,心中定然早有答案。”
“我们今日来,一来是替大人与夫人践行,二来,也祝大人此去鹏程万里,扶摇直上,一路顺风。”
说罢,他两手前揖,颤抖着身子就要跪下来。
崔恒见状,忙上前将他扶起。
“使不得,老人家,我如何能受你这般大礼。”
崔恒余音未落,一旁的慈明等人也纷纷下跪。
“不,大人受得起。是您让我们有衣可穿,有饭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