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诸子百家对大同之道的探索 第(3/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同时也会配备一套像个样子的官署。

    

    所以新大陆的管理体系和大汉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是从下往上一级级升上来的,徐凡在大汉没有做到的设想,反而在新大陆实现了,当然这也不全部都是好事情,这些乡村升上来的就是一个潜在的豪强士族,他们自然不想要有一个诸侯王来管理他们,无为而治也是他们需要的。

    

    就是因为在新大陆,天时地利人和都适应道家,于是到家在新大路再次兴盛起来,他们无为而治的理念,成为了新大陆上百诸侯国政治的理念。

    

    但新大陆的成功反而给道家一个错觉了,道家的学者并不认为道家的学问落后了,这反而让他们故步自封了几十年。

    

    农家张德,法家贾谊,墨家陈磊,儒家张牧听完内心却直摇头,道家这么多年过去却没有太多的进步,司马辉这些理念并没有推陈出新的地方,道家虽然在新大陆兴起,但新大陆不可能一直这样蛮荒,等各国诸侯国建设的和大汉差不多的时候,道家必定再次会遭到冷落。

    

    连小说家,名家,杂家等小流派的掌门内心都直摇头,道家没落了。

    

    大汉儒家并没有派出代表,而是派遣了匈奴国儒家张牧为代表。

    

    张牧道:“匈奴国的环境不如大汉,在神洲中部,制度未定,法度未兴,宛如上古蛮荒时代,我儒家在神洲中部这几十年做的事情就是明法度,定伦理,让匈奴百族,懂伦理,知法度,成为文明之人。”

    

    而后他就以明法度,定伦理为中心,讲了儒家这几十年在匈奴国做的事情,什么破庙伐山,制定一个可以海纳百川的神灵制度,以匈奴人为核心,构建一个新的文明国家。

    

    张牧制度儒家这几十年对大同之治的探索远远比不上处于大汉内地的法,墨,农这三家,他就干脆不比了。

    

    而是直接承认道:“匈奴国的工业和文明远远不如大汉,在探索大同之治不如大汉内地,但环视全球,大部分地区不要说和我们大汉比,即便是几十年前的暴秦都不如,有的地区甚至连国家都没有,我儒家认为大汉在成为文明灯塔之余,也要用文明之光照亮蛮荒之地,使得他们步入文明,而我儒家做的就是文明之光的事情,整个匈奴国在我儒家的教化下已经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蛮荒的部落制度也开始被郡县制度取代。”

    

    听完张牧的话连徐爱民都佩服儒家做的事情了,虽然儒家对探索大同之治做出大贡献,但他们的确是拉高了这个全球的底线,儒家的教化对这个世界是有极大的功劳的。

    

    农家的张德出列道:“我农家对大同之治有更进一步的探索,但却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出来,眼见为实可以让各位更加有深刻的感悟,我农家在九江郡建立了一个高级农社,各位可以移步观看。”

    

    而后大家都看向天子徐爱民。

    

    徐爱民笑道:“我等在这里说的天花乱坠,还是不如眼见为实,既然已经范例了,我等前去观看又何妨。”

    

    于是在场的代表们坐上蒸汽轮船,沿着长江来到九江郡,历阳县,玉溪村。

    

    全球大同会代表来到玉溪村的时候都是一脸不敢相信。

    

    因为他们在这个所谓的“村”当中看到了上百栋排列的整整齐齐的三层水泥楼房,这些楼房为了美观外面还贴了瓷砖,让这些楼房看上去比贵族的庄园都要闪耀,对大秦洲的代表来说,说这是一个贵族庄园群他们都相信。

    

    张德自豪道:“玉溪村民把所有人的土地全部集中在一起,共有12万亩的水田,2万亩山地,不过和普通农社不同,他们与其说是农夫,更加可以说是农业工匠,这里所有的村民都有自己的俸禄,种地也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统一听从农社的安排,哪块地种植什么作物,什么时合该施肥,都听从农社的命令,耕作的工具,机械也由农社提供,而这些的村民工作也和城里的工匠一样,朝九晚五,周末双休,农社会为所有的村民缴纳养老金。”

    

    张牧惊讶道:“看这玉溪村的富裕程度,他们的俸禄不会低吧?”

    

    张德道:“每人每月4000钱,玉溪村大部分都是双薪,乃至三薪家庭,一户农户的年收入大致在10万钱到15万钱之间,要是人口多,20-30万钱的也是有的,只是这样的家庭相对来说比较少。”

    

    刘恒震惊道:“这不比会稽郡的工匠收入还要高。”

    

    会稽郡最多也就是双薪家庭,没有什么三薪,四薪家庭,一个工匠家庭能达到10万钱,但想要超过20-30万非常难,这个收入即便是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