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继承人的抉择与对大同之路的探索 第(2/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蚡,在黄河水位高涨的时候,为了保住自己家的田地,居然直接掘了黄河大堤。

    

    导致中原腹地泽国千里,更绝得是,他为了防止自己的田庄再发大水,居然禁止当地的官员修补黄河大堤。

    

    这种状态居然一直维持了13年,大汉朝廷上下都不敢通报这种事情,还是汉武帝巡视地方的时候才知道这事情,而后派羽林军为主力堵住了这个缺口。

    

    有这个范例在,大队长都算是为国为民了。

    

    徐凡苦笑道:“想要吏治清明何其难。”

    

    徐晟说的这几股硕鼠其实是一伙的,以汉吏监督汉吏,根本不能长久。反而会臃肿汉吏体系,让大汉的百姓白白浪费钱财,圈养更多的官员。

    

    我大明对官员监督是最严苛的,朱元璋用特务统治国家,建立了庞大的锦衣卫体系,结果这个体系很快和明吏同流合污,后面又弄出了东厂,没多久又不顶用,又弄个西厂,还不顶用,再弄一个内厂,一个接一个,直接成为了套娃了,这些所谓的厂卫,唯一的正面作用可能就是为后世的影视剧提供了素材了。

    

    而后徐爱民又对着徐凡念了自己两个儿子的功课,基本上都是他们这一路上遇到大汉的矛盾,以及他们自己想到的解决方法。

    

    从他们奏折当中,就能看出两个人性格和处理问题的不同选择。

    

    徐绍保护救济底层百姓的利益,在遇到分歧,矛盾的双方也更偏向于底层的百姓。

    

    而徐晟这相对来说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地位上,在处理矛盾的时候没有偏袒哪一方,而是想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大汉在发展当中遇到的矛盾。

    

    “父亲,您认为绍儿和晟儿,谁更加适合为太子”

    

    徐爱民看完这些奏折就感到为难,这两个儿子都很优秀,一时间他不知道该选择谁为太子。

    

    他终于有点理解上古圣君帝尧的内心了,如此庞大的国家,如此繁华的盛世,不选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他如何放心把大汉这个庞大的帝国交给他。

    

    而且他的烦恼更甚于帝尧,帝尧的继承人只有大禹一个,但他却有两个优秀的儿子。

    

    所以他才把这些奏折念给徐凡听,也有让自己父亲为自己做出抉择的意思。

    

    徐凡笑道:“两人都非常优秀,选谁都可以继承大汉,但如果你真拿不出主意的话,父亲倒是有一个方法可以供你参考。”

    

    “什么方法”

    

    “成为大汉天子是需要大汉所有百姓认可的,而贤者就是天下百姓的代表,你可以让贤者投票选择他们其中一位为大汉的太子。”

    

    “贤者选拔”徐爱民有点愕然,内心还是有点抗拒这样的方法。

    

    虽然他父亲一直教导他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徐爱民也承认这一点,但他认为徐室对天下的贡献更大,说是天下的家主也不为过。

    

    而现在让贤者选拔太子,这不就相当于承认贤者们有权利选拔未来的皇帝。

    

    “天下的大势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现在天下的大势就是,工业化社会越来越复杂,需要的管理者也越来越多,就需要更多人成为天下的主人,这个趋势没有人能违背,即便是你我挡在这个大势面前,也只是螳臂当车。”

    

    徐爱民有点不赞同道:“像父亲说的那种制度,那就真和礼记当中大同盛世一样,只是一种完美社会的设想,但现实当中百姓是有很多性格缺陷,短视,贪婪,无知,他们还是需要有人去指引的。”

    

    “就像这高陵郡,即便有刘恒这样的领导者,公孙弘这样的干吏,有诸子百家的精英汇聚,但因为放的权力太大,他们还是做了一团乱麻。”

    

    在两年前刘恒上书在大汉进行地方民主试点,徐爱民思考几天之后就答应下来了。

    

    他登基的时候向天下承诺过,要在30年内把大汉建设成为高等富裕的社会,而现在30年的时间马上要到了。

    

    大汉这三十年也发展的非常快,天下的财富翻了几十倍,大汉的财政也翻了好十几倍,可以说大汉保持了开国时期迅猛发展的势头。徐爱民承诺的高等富裕生活基本上算是基本上达成了,但大汉下一步该走向何方徐爱民感到迷茫了。

    

    他的前面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刘恒的上书对他来说刚刚好,可以为他探索大汉新的发展道路,所以他才同意了这个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