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四十九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会冒这个险。

    损失一个死士,对他来说无足轻重。

    越知初还在回味这两条消息时,江遇示意他们到了。

    马车停在了北街与西街交界的路口。

    江遇解释,灾民穷困,又长期挨饿,其中不乏穷凶极恶之徒,见到马车进陋巷,难免不生出歹念——还是停在外巷,低调些走进去为好。

    越知初没有反驳,随他下了车之后,才低声确认了两件事。

    一是,雇来的马车夫是否可信;

    二是,灾民为何还在挨饿?安恒之死后,卫指挥使司不是每日都在放粮么?

    江遇也很快答复:“马车夫是蚁部的人,可信。至于放粮的事……稍后见到周运,正好一同细说。”

    越知初眼睛一亮:“蚁部也渗透进禹州了?”

    江遇一脸自豪:“天下之大,何处无蚁。”

    越知初闻言,也露出肯定的笑容。

    二人很快整理了步伐,一同走进北街。

    北街很长,开始的一段路虽然萧条,却还算安定。

    街道两旁,多是破败的房屋和废旧的铺面,若不是热火朝天的莲云斋开在了这里,北街几乎已成了一条“死街”。

    越知初打听过,在禹州府被朝廷正式封为“天下六府”之一以前,北街其实还是热闹的。

    那时候的禹州城,远没有如今这么庞大的规模,和那么繁荣的商业。

    东街,也是在禹州府被朝廷下令扩大地界、广颁减赋令                                                之后,才逐步发展成了如今欣欣向荣的模样。

    在那以前,禹州城还有不少居民,祖上几代都住在北街,也有不少祖传铺面开在北街。

    只是朝廷的新令一下,加之禹州府的官令,新的禹州府,东西南北四条街,都被做了不同的规划。

    东街被划为商业市集之后,不少店铺响应了官府减赋的号召,主动搬去了东街。

    少数没搬的,也在发现北街生意越来越难做、客人越来越稀少之后,不得不顺势也迁走了。

    至于北街的规划,最初,府衙的新令是说,北街将会被官府征用,拿来打造一条风景绝美的“雅街”。

    具体怎么改造,府衙还没来得及公布,旱灾就先来了。

    禹州府自从扩大了治理范围,除了原先的禹州城,周边的大浮山、弱乌海、廓山、李家村所在的北郊——大片大片的农田,都被划入了禹州府。

    如此一来,广袤又复杂的地域,让禹州府时常遭受秋旱侵害。

    自八月开始,时常会好几十天,全无降雨。

    但又因着靠海,若天遂人愿——真下起了雨,也是冲击力十足的暴雨,通常还会伴随狂风。

    狂风摧枯拉朽,暴雨引发虫害,非但对解决旱灾无益,甚至雪上加霜。

    如此往复,对仅靠种植庄稼糊口的农户们而言,无论发生哪种情形,皆是灭顶之灾。

    因此,朝廷几乎年年要给禹州赈灾。同时为求治本,还得兴修水利,兴建山道。

    如此一来,府衙便没有额外的财力和精力,去顾及原本计划的“雅街”了。

    原本热闹的北街,也就渐渐这么荒置了。

    如今,时间已近晌午,越知初和江遇静静地走在北街上,很快就路过了北街唯一的列外,莲云斋。

    不出她所料,莲云斋大门紧闭,门上贴了告示:店内整修,暂时歇业。

    越知初没有过多注目,脚步也未曾停留,跟着江遇继续向里,慢慢走入了愈发荒败的……北街深处。

    一边走着,越知初心里一边不由自主地感叹:若非莲云斋的猝然出现,她只怕压根不会注意到这条不起眼的街道,更不会有机会,在白日里亲自来此处寻人。

    可自打她住进在大浮山腰的坠叶,她同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北街,就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捆到了一起。

    江遇是在北街救周运时遇袭,受的伤;

    莫掌柜,是她打算在北街引蛇出洞时,果断反杀的;

    莲云斋内阴森的地洞,是她在北街追踪祝府的马车时,意外发现的……

    还有那间神秘的房子!

    越知初忽然灵光一现:那间,她追踪的马车曾路过的房子,也在北街深处!

    她立刻拉住了江遇的衣袖,低声道:“这条北街……只怕还藏着别的秘密。”

    江遇却出乎意料地立刻问她:“小姐是说,你给蝉部留下的那个标记?”

    越知初霎时睁大了眼睛:没错,她在屋顶留过蝉部的标记!

    那么,那间神秘的木屋,是否已经被蝉部“清扫”了?

    她灼灼的目光,迫不及待地看向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