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人生到处知何似 第(2/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上系着一根红绳,拴着的铃铛坠到臂肘。

    李奉元恨恨地看他。

    他此番是来寻程雪衣的,今日她要回长陵理佛,他是想陪她的,不想竟被这家伙抢了先。

    周煜。

    四年前,他回到家,魂不守舍,第二日他爹李敬良自宫中归来,他正要问起程雪衣。

    他已先开口:“你便不要再气周世子了。”

    “他遭了报应。自小订下的未婚妻是个可怜孩子,先天不良于行,养在祖宅,前些日子周煜才带了聘礼去长陵。”

    世家大族,向来注重门当户对。

    往往自幼便为子女订下亲事。大族子弟自订婚起,便知自己未来的妻子,夫婿是谁家子弟。

    依家族之规,嫡女在出阁前,多养于祖宅,亦或身处别州大族中,远离京城喧嚣。

    待双方皆至适婚之龄,男方便会携丰厚聘礼,前往女方所在之处,迎接其进京。三书六礼,一一备齐,前往官府盖上印鉴。一旦婚书出炉,自此,夫妻之名既定,二人牢牢绑在一起,再无转圜余地。

    李奉元:“长陵?”

    李敬良道:“现下回京了,昨夜那孩子发起高烧,性命垂危,今晨太医也去了,救回一条命。可惜了一双眼,无法视物了。”

    “她叫什么名字?”李奉元问。

    “你好奇?”李敬良讶异道:“叫……好像是……雪衣罢。”

    ……

    县城之畔,一座古寺坐落于山间,红墙青瓦,檐角飞翘,青瓦之上,积雪堆积,露出一块牌匾,上书“静悟庵”三个大字。

    王絮跪坐于佛像前,俯首磕头:“檀彻愿断尘缘,自此常伴青灯古佛。”

    师太静立一边,剃刀轻划,发丝簌簌而落,堆成个小山丘。

    她递来一面铜镜:“放下执念,方得自在。”

    王絮接过铜镜,凝视其中倒影。

    粗布衣衫不见,棉麻长袍领口系着素色布带。

    钟声悠悠,三响而起。

    师太缓步走至门槛,手中端着一钵绿豆。她抬手,绿豆如玉珠坠于雪地。

    庭院边飞来一群鸽子,为首一只落在师太掌心,羽毛灰色如霭,尖喙啄食绿豆,羽间冰棱化水,露出彩色斑点。

    师太双手合十,微微颔首:“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静悟庵少人惦念,香火不旺,汝若平心静气,老身受人所托,定护你一世平安。”

    放下铜镜,王絮转头,定睛望向门槛外,成群白鸽正争食豌豆。

    高墙之上,青山连绵,树梢新芽初绽,花红如霞,柳绿似烟。山溪遇石,“哗哗”作响。

    蓝天碧水,相映成趣,春已至矣。

    五月前,王絮立于山坡之上,她弯弓搭箭,一箭射出,林莺应声而倒。

    未及探他鼻息,东北向山脚下便有人影渐近,她只得匆匆离去。

    数日未进粒米,又逢冬日严寒,王絮逃至长陵县时,未至城门,便觉眼前一黑,晕死过去。

    有人将她从雪地里救起,送到了此处。

    师太问她前尘往事,王絮假托失忆,缄口不语。师太作罢,教她收起凡人心,方能常伴青灯古佛。

    王絮心中却并不应允。

    她暗自筹谋,待安定后前往长安学医。

    门槛边传来一道女声,惊得白鸽扑棱翅膀,冲向天际。来人梳着双环髻,别着一枚丁香绢花。

    “春种粮种良莠不齐,普通农户节衣缩食,生怕秋收后无米下锅,你却在此处安然喂鸽。”

    “你既为出家人,当以慈悲为怀,救民于水火,岂能如此漠然置之?”

    王絮垂眸。

    辰时初刻师太出门,春雨绵绵,下了一刻便停了。院子里有颗梨树,树冠浓密,枝头在雨中不堪重负般垂了下去,花蕊浸润的水珠少了许多。

    分明前几刻看,还不是如此。

    身处这庵中,日子甚是安逸。

    然耳听之语终不可全信,唯有亲见之事,方能辨其真伪,明其是非。

    她不信师太。

    这双环髻所言,倒有可堪信处。

    粮种是农户挨家挨户自官府领得,若质量真如她所说良莠不齐,定是官商勾结之故。

    王絮并未参与今年春种。

    但去年冬天,村里粮食遭商贾大批收去,想必是为今年高价卖出。

    王絮向堂内走去,放下钵盆,回道:“这位香客,世间苦难,非一人之力可解。唯有众人齐心,方得一处安宁。”

    “檀彻师傅,倒是伶牙俐齿。”

    双环髻道:“只是不知师傅,齐的是哪颗心了。”

    风灌进佛堂,刮得佛前纱幔缠在莲花座上,王絮扯出纱幔,理平褶皱。

    背后一阵劲风袭来,王絮若无其事地继续动作,直到听到一阵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