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渔舟唱晚(半更)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生死符》 

    乾隆二十年乙亥,又一个初夏。

    “晓荷姐姐你听,这个叫声离我们好近!”时年四岁的陈端生与时年十一岁的王晓荷——也就是何乐并肩坐在西湖上的一条小舟里。这会儿,小舟上坐了两个大人,两个小孩,正荡入湖边的几枝垂柳之中。

    “嘘——”何乐做出噤声的手势,陈端生赶紧捂住自己的小嘴。

    何乐小心地在小舟中站起来,一边保持平衡,一边向一枝柳条伸出手去。

    三秒之后,何乐两手拢着一只噪声震耳欲聋的蝉,狡黠的笑让一旁的一直拉着她衣襟的姑母王芹湘深深叹了口气。

    再过两三年,就是要嫁人的年纪了,还这样不知大小,哎。王芹湘内心有着比刚才的长叹更深的担忧。

    陈端生凑近了,从何乐的指缝中瞄着那只黑中泛着绿光的大蝉,有点怕又好奇。在陈端生的身边,则坐着她家一位自幼照顾她的中年妇人,也姓汪,陈端生平时唤她“汪嬢嬢”,是一位从陈端生祖父家过来的远方亲戚。

    陈家本身是个书香门第,陈端生的祖父是雍正八年的进士,如今是翰林院侍读学士,颇有名望。陈端生的父亲虽然不如父亲学识深厚,但也是举人,有着官职。就连陈端生的母亲汪氏的娘家,也是在西南那边有名的望族。

    今日一行四人在西湖中荡舟已久,不觉已经到了日落时分。

    看着远处几条渔船打乱了夕阳在湖中的影子,粼粼湖面映出的光,给随风摇曳的荷花镶上金边,年幼的陈端生突然冒出两句诗来。

    “柳叶似梳理荷风,轻舟荡漾逐残红。”

    “鱼禽无耳不识音,一阙夏歌端掌中。”

    何乐小心地捂着手里那只蝉笑对。

    陈端生在诗中嵌了她这一世名字中的“荷”字,于是她也把“端”字嵌了进去。

    两个小女孩相视一笑。

    陈端生自幼有老师到家中教她认字,琴棋书画诗曲也早已耳濡目染,小小年纪便能吟诗作对。

    但是,让一旁的汪嬢嬢吃惊的是,王晓荷这样一个民家小囡居然也能对上诗句。不过王芹湘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她知道王晓荷这五年在私塾,书可没白读。虽然王芹湘一点书没读过,但凭直觉,她感觉小侄女王晓荷的文才,比年长许多的侄子王燧仑要厉害得多。

    *

    何乐在六岁那年与父亲一同破了大井巷李家那桩谜案之后,父亲王正裘心下自是明白女儿天资聪敏。因此当何乐正式提出也想要去私塾读书时,他思忖了一阵,竟然同意了。

    原本他觉得女人读书也是无用,但这些年时常也听姐姐王芹湘讲,她平日里接触到一些大户人家,又或者但凡家里有些条件的,都会让女儿也读书,不求什么,就是读些诗书,人自然显得娴静。

    陶冶性情也是很好的,晓荷现在实在太顽皮了,能坐下来看书,再好不过。王正裘想。

    不过给儿子王燧仑上私塾已花了不少钱。王正裘正在头疼要从哪里挤出钱来,再请一位老师来家中教导女儿时,儿子王隧仑突然提出,可以让妹妹像祝英台那样女扮男装跟着他一起去上学。

    王正裘想了想,这样一来,既省了钱,确实也安全些,便同意了儿子这个大胆的想法。

    他不知道,其实女儿之前早有几次跟哥哥过家家,便是模仿梁祝的故事。

    王燧仑私塾上的同学多数来自于较为富裕的家庭,平日里与王燧仑也没有太多私人来往,都不知道他家的底细。因此王燧仑带着男扮女装、化名「王华君」的妹妹到了私塾学堂上,并无人关注。

    但没过两个月,包括私塾先生在内,大家都发现,王燧仑和这个小他八岁的弟弟,简直不像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

    但没人知道,「王华君                                                」的人设,按照何乐的想法,其实不能太张扬。

    可就算是故意压抑了水平,「王华君」写的文章还是经常被先生拿出来点评,夸赞,引得众人羡慕纷纷。

    王燧仑心里又替妹妹欢喜,又有点失落。他自知自己努力这些年,在妹妹的天赋面前,一切都不值一提。

    于是,按照何乐的计划,她准备考到举人就差不多了。考虑到不能引人注目,她计划顶多也只能比这个时代中,取得资格的平均年龄再早个五岁左右考上。

    比如县式,大部分人十六七岁才开始考。

    县试、府试、院试等等都过了,学识过人的那些,二十四五岁大概能中秀才。

    想中个举人,通常要三十岁往上了。

    所以二十五六岁,如果能考中个举人,这一世也不算白过了。

    按说……到那个年龄,我和悲贝的级别和道具应该都够了吧……如今她也只能参考上一世的经验。但现在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何悲说,除了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