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困者虑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虽魏吴已然确凿了出兵,但攻势一直迟迟未开始。www.linghunshuxuan.com

    对于魏国的夏侯霸而言,他临发前被天子曹叡与雍凉都督司马懿叮嘱过了,此番出兵策应江东,乃是为了促成接下来真正携手攻蜀的基础以及让逆蜀陷入战事中更久,行军不必过于仓促,一切以保全自身为上。

    而吴国同样抱着类似的心思。

    他们需要等夏侯霸部进入子午谷了,确凿汉军不会再复从关中调遣兵力取道汉中来支援东三郡战事了,才会正是发起攻击。

    其中,陆逊与孙权还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缘由。

    在上庸郡的唐咨部,虽然在仲秋八月被困在城内了,但作为抵御巴蜀的前线,城内的粮秣仍可支撑到明年春耕。

    如此,救援倒不必焦灼。

    至于万一唐咨部军心不稳、在粮秣未耗尽之前被攻陷了嘛........

    也无所谓了。

    事情都是有利弊两面性的。

    若是上庸郡陷落,江东受限于被围点打援的困境亦然不复,反而可以退兵入襄阳城,让汉魏两方自争斗去。

    时间在魏吴双方各有心思中,来到了仲冬十一月末。

    夏侯霸部终于抵达了子午谷的南出口,昔日魏武曹操设立的安阳县(石泉县)。

    谷口处正好乃是池河折道向西汇入沔水处。

    若不出谷,是极容易扼守的,盖因池河汇入沔水还需数里的距离,但也很难威胁到汉军转运辎重粮秣的水道。

    除非他领兵前去入沔口驻扎。

    当然了,夏侯霸自然不会多此一举。

    他一路戒备森严的督兵赶到后,乃是直接在谷口修筑防御工事,将入扰变成了前来守御。

    不过,他并非什么都没有作。

    在派遣斥候探析西县与上庸一带的军情,得悉此间无有汉军扼守后,便第一时间让使者潜入上庸城,给唐咨带去天子曹叡的诏书。

    诏书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内容。

    一者,乃是分析利弊。

    如声称唐咨部如今已经是身陷死地了,吴国即使倾力来救,但也会受限于山川地形等因数难以成功。

    另一,则是利诱。

    曹叡想让唐咨带着麾下士卒归魏。

    声称只要唐咨愿意,那么他先前在利城郡叛魏入吴的过往,便随着时间流逝而消逝罢;夏侯霸部会拼尽全力接应他从子午谷入关中的。

    且唐咨入魏国后,督领本部士卒如故,官职与爵位都会比在吴国是升一级。

    亦是说,魏国让夏侯霸督兵入子午谷的最大缘由,就是看重了唐咨督领的五千余精锐。

    是的,精锐。

    作为守御巴蜀第一线的城池,唐咨麾下将士在吴国各部中名列前茅。

    最后,则是宽慰。

    声称唐咨入魏后无需担忧留在江东家眷的安危。

    如今吴国被巴蜀所伐,南线战事已然一败涂地,孙权亦无法接受北线再迎来惨败而归。

    故而,此时江东不敢撇开魏国这个临时同盟。

    同样不敢拒绝魏国索要唐咨家眷这种不算过分的要求。

    彼孙权有勾践之忍嘛~

    唐咨看罢诏书后,好一阵恍惚。

    他先前已然从江东使者口中得悉,吴国会倾力来救上庸城池的消息了,亦迎来过汉军的遣人来说降。

    如今再迎来魏国的.....

    于不知觉中,他竟然成为了三国博弈的焦点、竞相争取的对象。

    但人贵有自知之明。

    唐咨再短暂的心情复杂后,便婉言谢绝了魏国的使者,声称复入魏之事对于被围困了数月的他而言乃是始料不及,更是猝不及防。

    故而,一时间无法给予魏国答复。

    且投降这种事关所有将士命运的决定,并非乃他一人可独断。

    比如城内副将兼领监军之人,乃是孙氏的死忠,同样能影响一部分将士的决定。

    若是无法与副将达成共识,那么他即使愿意复入魏,亦会因为副将的反对而自相残杀,令从子午谷入关中的计划成为泡影。

    毕竟,汉军的丞相部就在驻军在堵水河谷的南端。

    上庸城若是内讧了,根本无法瞒过汉军。

    亦会被汉军闻讯来夺城与追击!

    唐咨的这个理由,令夏侯霸有些投鼠忌器。

    盖因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他是不愿意与汉军鏖战的。

    并非畏惧。

    而是此举与天子曹叡的叮嘱违背。

    再者,战事爆发,士卒必然会迎来伤亡。

    招降唐咨部本来就是为了给魏国增添兵力,但以丧亡魏国士卒作为代价,且还无法估计唐咨能引多少士卒入魏,自然就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