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自决之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魏吴数路大军的动向,瞒不过汉军的斥候。www.chunfengwenxue.com
丞相得悉后,乃是让留在房陵郡为关兴部转运粮秣辎重的胡济,归去黄金戍围督领千余郡兵扼守,防备魏军夏侯霸部入扰汉中郡。
千余兵力且皆郡兵,却要守御一万五千来敌,似是此调度很不可理喻。
但大汉上下皆没有异议。
盖因众人皆知道,魏军是不敢出子午谷的。
不止于魏军早就被汉军打得士气丧尽、不复争锋之心的缘故;更因为从子午谷中出来很容易,但若是退兵就很难了。
就在上庸城池外,还有丞相督领着万余人在呢!
若是得悉夏侯霸部胆敢出谷道落营或者前去侵扰黄金戍围了,丞相急行军赶回去逆战,那么魏军可就是迎来灭顶之灾了。
毕竟,此十数年来的战事就证明了汉军的战力,以万余人吊打魏军一万五千士卒简直不要太容易。尤其是有丞相亲自督阵,汉军将士势必锐不可当。
退一步而言,曹叡与司马懿皆不愚蠢。
站在魏国的立场,此番损耗粮秣出兵策应便是极限了!
在夏侯霸督兵入子午谷之前,必然会细细叮嘱过“切记不可与汉军鏖战”等言。因为一旦与汉军鏖战了,那就等于魏国为吴军死力了.......
只不过是暂时达成共识、连共盟都无有的双方,魏国怎么可能损己利人!
坐收渔翁之利岂不是更佳?
带着对魏吴两国不能齐心协力的了然,丞相对从子午谷而来的魏军毫不在意,只是将困城的方式稍微调整了下。
原先,丞相对上庸的围三阙一,乃是以毗邻堵水河谷的东城门作为缺口。
意在诱城内唐咨部觉得可从堵水河谷穿行武当山脉、从无有汉军扼守的秦岭南道归去;但如今吴军从秦岭南道来攻,再空出东城门便不再合适。
比如稍有疏忽,便会让扼守在堵水河谷北端的郑璞部陷入朱然、唐咨前后夹击的危险中。
故而丞相便不再困城,移营至堵水河谷的南端。
一来,如此可为郑璞部作后援。
另一,则是看能否让唐咨部孤注一掷,从北城门出取道西城,走子午谷或峪谷道入关中。
对,乃是入关中,而并非是归吴。
唐咨乃是魏国利城郡(曹操划徐州东海郡置)人。
曹丕在位时利城郡反,杀太守徐箕,众推唐咨为将主据郡而立。
后被曹丕遣军讨破,唐咨率残军走海路亡奔入吴国,被孙权授予将军职,多次从征伐魏、咸有功劳,故被见重。
有过这样的过往,唐咨想经过魏国疆域归吴是不可能的。
他若是想活命,唯有复入魏,抑或者向汉军投诚。
而此便是丞相的思虑所在。
上庸城被困两个月的时间了!
粮秣与将士固守待援的耐心都消磨得差不多了!
若朱然部无法攻破遏道的郑璞部,引兵至上庸令城内吴兵看到希望,城池将不可守。
势穷的唐咨若投魏,则会令魏吴再次失睦;而若入汉,亦是保障了大汉此番出兵东三郡的“军出必求利”。
或是说,唐咨还有另一种选择:带着将士决死突围~~
但这不可能!
之所以丞相胆敢如此断定,乃是先前孙权遣使者来时,丞相还故意让使者入上庸城与唐咨会面了。
无需猜测便知,唐咨必然会问及当前的局势。
而使者为了巩固唐咨部的坚守之心,亦必将吴军即将来救的消息告知。
如此,若是唐咨有杀身报国之志,就应在使者离去后,第一时间尽起所有将士决死突围!
盖因他乃是沙场老将了!
基于久在行伍的经验,他也能猜测得到,汉军有关兴部在巴山北道塞道落营而守,必然也不会疏忽在锡县堵水河谷的守御。试问,在汉军最擅长的山地丘陵中作战,且江东还是攻方,吴军需要付出多少士卒的性命才能破开阻碍、赶到上庸城下呢?
至少,要比他所督的五千余人更多吧!
亦是汉军将他当成了诱惑、围点打援,诱江东来赴死。
但江东明知如此,亦不得不来救。
为了军心。
远在交趾郡的吕岱部,江东不救尚可归于委实是无能为力。
而坐拥了荆襄战线的江东,却无法救援上庸郡,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
亦会令将士自此皆觖望,诱发日后的不可承受之重。
如日后江东将士一旦被敌军所困,皆会以现今不救上庸城为例,认为江东同样不会来救自身,随之无有固守之心、甚至会直接投降.......
有时候,救援的结果不重要。
而是关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