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决口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免得她担心;二来她男人是锦衣军的,万一叫他知道了,抖落出来,咱们就是吃不了兜着走了。放到珍大嫂子那里,一来她们已经摘出来了,二来那宅子是林姑奶奶借给她们住的,锦衣军也不会去那里搜。咱们已经占了便宜,不可太过贪心。”

    平儿一想,也对,又说:“或者可以问问史家。”

    凤姐道:“老太太一去,史家再也不上门,你还不明白他们的意思么?何况,保龄侯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忠靖侯是圣上心腹,但与我们家没有来往。还是算了吧!”

    平儿总觉得张道士不太可靠,凤姐道:“那里的东西,算是给二房准备的。怎么说也是骨肉至亲。他们不仁,我不能不义。至于东西能不能到他们手里,就要看天意了!”

    平儿感慨不已,当初王夫人、薛宝钗都曾多次暗算凤姐,但凤姐还能不计前嫌地设法相帮,确实仁至义尽了。

    宝钗亦是预感不好,她对当年王夫人的所作所为有所猜测,贤德妃说来是皇帝的妃子,但死得如此突然,生后事也非常潦草,她隐隐觉得是王夫人和元春得罪了皇帝。

    并且贤德妃去了,但王夫人还好好地活着呢,这始终是皇帝心中的一根刺。虽然不清楚宫里发生了什么,但宝钗总觉得皇帝是不                                                会放过贾家的。

    但这话她能同公爹或者宝玉说吗?建议他们杀了王夫人,以求得圣上的宽恕?那可是她亲婆婆、亲姨妈!她要是开了这个口,他们怎么看她?

    宝钗无奈,只能偷偷将东西送到薛姨妈那里。贾政不喜薛家,薛蟠死后,贾政明里暗里让薛姨妈搬出去。

    宝钗无奈,只能安排母亲另寻住所。故而薛姨妈搬离了贾府的东北小院,住进了薛家在京城的一处小宅子。

    不过薛家家业凋零,薛姨妈虽然别院而居,但其实还是傍着宝钗生活。宝钗常常去看望母亲,也经常照管她的饮食起居。

    如今宝钗将自己的一些嫁妆藏到了薛姨妈那里,薛姨妈虽然不知外面的事情,但还是帮宝钗收拢了。

    没过多久,荣国府和大观园均被查抄。满院的女人都锁在了几处院落,由锦衣军看管,每日只送一些水米。

    而贾家的男人全部被关押,一一被审问。

    贾赦、贾政本来被判了绞监候,后来锦衣军查明荣国府所谓贪墨和受贿的银两,一大半倒落入了他们的管家——赖大、赖二的手里,还有贾政的那些长随和清客,无一不是贪婪狡诈之辈。

    其中犹以赖家为最,赖家的豪奢程度,比他们的主子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年,他们像蚂蟥一样,吸附在贾家身上,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还败坏了宁荣二府的名声。

    皇帝看了奏报,气笑了:“两位老国公浴血奋战,争来的功勋,就叫这帮糊涂无能的子孙们败光了。治家不严、用人不慎、尸位素餐、昏聩程度令人发指!”

    看在贤德妃和元江郡主的份上,皇帝将绞监候改为了流放,贾家成年男子一律徒梅岭,无赦不得归,其余人等和贾家女眷则没为官奴。

    只有朝廷旌表的节妇李纨和皇帝亲封的“慧明法师”也就是迎春逃过一劫。荣国府和大观园被封存,两人暂住在永寿观音庵,这是皇后舅家捐建的。

    原先的几个管事奴仆如赖尚荣等人吃里扒外、贪赃枉法,罪加一等,被判了斩刑,赖尚荣等人的婆姨们则发配北地为奴。其他无罪的下人们被再次发卖。

    贾政戴着重重的枷锁,想起贾母去世前叮嘱他的话,“有些事宁愿亲力亲为、受些累,也不可叫人蒙蔽了去”,母亲看人很准,可惜他终究是被身边人连累了,以致铸成大错,如今悔之晚矣。

    且说远在金陵的贾兰听到消息,千里迢迢入京,自请流放,好照顾年迈的祖父。皇帝颇为感动,不想贾家后辈之中,还有这等纯孝之人。一问才知道,这贾兰,是贾珠和李纨的儿子、李守中的外孙。

    感动之余,皇帝也说:“汝不满十五,况且还有守寡的母亲需要奉养。汝祖父自有二叔和三叔照顾。”于是让贾兰奉李纨回金陵老家,并特许了贾兰的科举资格。

    要知道贾家获罪后,即便是那些未受牵连的远亲族人,依然三代不得科考,皇帝偏偏给贾兰开了口子。也有朝臣私下揣测,皇帝此举,未尝不是看在其外祖李守中的面子上,而李守中当年恰恰是皇帝的老师。原来,皇帝没有因为李守中支持敦亲王而记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