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前夜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荣宠前途光明云云,希望她为了前几日拒绝见他而后悔。

    桃夭烦得丢了支钗,却被当做了示好的证明,被人欢喜地捡了去。楼下的人继续大言不惭地表示原谅了她,希望她不要太过忧心,待他回来再续情缘。她随侍的小丫头愤愤的念叨:“怎么不插死他。”

    顾念梓拼凑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百里泰要领兵北上支援。

    其实百里泰的年岁已经很大了,向西的吐谷浑之战应当是他带领的最后一战。本次镇守东都其实也只是起名义上的震慑作用,顾念梓没想到真的会需要他再领兵。

    涿郡以北,驻守着另一位大启的肱骨重臣——史鸿飞。史鸿飞在承徽年间的表现很是不俗,尤其在与突厥的冲突之中更是战绩斐然。他曾与突厥第一勇士单骑相斗,成功将对方斩于马下,名声大噪。而后更是屡立战功,因此一再升迁,如今正是正四品忠武将军。虽因其直忠不能作为帝王的宠臣,但凭借其过往功绩足以让他得了领兵驻守的特权。

    顾念梓                                                拿出舆图,仔细思考着。

    如今天下大乱,四方战事皆起,领军者众多,各割据一方土地。

    山东地区的王豪(①)是最先发出这样的怒吼的。

    平怀九年,当帝王执着地打算建立他的千秋伟业因此定要出兵辽东的前夕,大兴土木、强征役夫积累下来的恶果终于爆发了。本是一介农人的王豪站在长白山下激愤而作《无向辽东浪死歌》:“……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一时间激起千层浪。其振臂高呼的形象激励了无数后来好汉,有的不远万里投入其麾下;有的则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也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加入了这场反叛。而这其中,最为雄劲的两股力量就是淮阳的卫才和天津的闻安歌。但因其农民起义的性质,叛军规模始终无法超过万余。

    平怀十年,启将郭良弼在澧阳举旗反叛。因其大将身份,此次反叛也是自大启开国以来涉及人数最多的反叛。郭良弼拥兵八万,直逼东都。这一战报将正在北平督战辽东的帝王从大一统的梦里惊醒,第一次直白地将大启的千疮百孔展示给他。同年,因其对辽东战事的大失利,使得东北渔阳、北平之地有部分高丽、契丹的军队在活动的迹象。

    平怀十一年,百里泰奉旨清缴澧阳叛军。同年,郭良弼兵败被杀。其死前目光阴鸷、口吐鲜血,以生生世世诅咒帝王千秋大业毁于一旦。然其残党众多,盘踞于澧阳、襄阳附近,未曾收服。帝王让百里泰驻军东都,便是北慑突厥、南防襄阳。

    今平怀十二年,王豪、卫才、闻安歌仍稳坐起义军头三大势力,分别盘踞北海、汝阴和天津。虽受到帝王派兵镇压而难以扩张,但终究是没有被消灭。东北和北方的突厥、奚、契丹、高丽均蠢蠢欲动,大将史鸿飞驻守在涿郡以北,为的就是防止北方蛮夷南下、且抑制天津闻安歌的发展。

    无论如何推算,都合该是史鸿飞领兵向雁门与帝王车架会合以保朝见——现在也许该称作谈判——的顺利举行,而不是百里泰。倘若东都的十二万大军有什么动向,那东都以南郭良弼残部以及汝阴郡内的叛军便可联合向东都发起进攻,若东都被攻占,帝王就失去了对于北地、山东甚至是江南的控制,江山社稷则名存实亡矣。

    顾念梓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得明白。

    但她不想再留于王府苦苦等待了。

    她的剑如今没有用武之处,但她的枪已经很热了。

    顾念梓想起了齐老将军,想起他数月前将朱竹连带着一干后生从江都平调到了东都的举措,她知道有些事得与他好生探讨一下,或许能帮助她将局势看得更加明朗。

    于是顾念梓去找了自己的半个师父,想与她商议如何才能有个正当理由去见齐老将军一面,却被朱竹笑眼弯弯地告知只需等待。

    “……还是等待?”顾念梓有些沉不住气了:“可我一直在等,已经等了很久了。”

    朱竹拍拍小公主的头:“殿下,成大事者,蛰伏乃第一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