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神秘失踪的小学女教师,1982年长春“8·16”杀人埋尸案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1984年9月29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公安局局长的案头,摆着一封还没有来得及装封的书信。m.baijiawenxue.com

    

    字迹清秀,潇洒,很惹人注意。从全篇充满自责、悔恨和期望的话语中看得出,这是写信人在极其冷静的情况下,从心底向亲人发出的倾述:“亲爱的爸爸、妈妈、爱妻:你们好!这是人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诚恳的问候。‘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一纸别言当你们看到之时,我早已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显然,只有知道自己是将要从世间离去的人,才会这样肯定自己的未来。

    

    写信人正是这样一个将要伏法的死囚。

    

    1984年9月,迎接建国三十五周年的喜庆气氛,已笼罩着大街小巷,就在这个时候,这个与新中国同龄的人,却伏在阴冷的审讯室里,在纸上与亲人告别。

    

    人生到了最后时刻,也许会更清醒、更理智。他终于从迷梦中醒来。他清楚地了解,犯了的罪行是不可饶恕的,现在纵然悔恨千万遍,也无济于事了。

    

    “此刻,……我内疚、悔恨交织,是无法言喻的。我抛下了年迈的父母、妻儿,带着罪过而走,哎!可叹!路是自己走的……”

    

    “回首往事,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对,路是自己走的。他从来没有这样认真回顾自己走过的路,也许曾发现过自己的失足,然而,侥幸心理反而驱使他在泥潭里越陷越深。直到现在,他才真正开始了对人生的检讨。

    

    “我有过金色的童年和美好的少年,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三好学生、班级干部,下乡到农村后,一直拚命干活,得到了农村社员的赞扬。抽调回城参加工作后,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有老实忠厚的父亲,善良慈祥的母亲,温柔贤慧的妻子,天真可爱的女儿……”

    

    “三十五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好的年龄啊!正是发挥才能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贡献的时候,可惜在这个时候,自己变了,思想变了,走了下坡路……”

    

    1983年春,长春市某某路小学发生了一起女教师失踪案,失踪教师名叫王爱军,26岁,长相一般,但身体健壮,是这个学校的体育教员。

    

    “去年五月,听说她挨了流氓一刀,在家养伤,之后就没来上班。”

    

    “八月份,一个大雨天,她来学校要工资,之后再没有见到她的面。”

    

    省有关部门来调查时,学校教职员工介绍着有关王爱军的情况。问题的严重性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开始了查找王爱军下落的工作。但是,几个月过去了,王爱军的去向,就像被风吹散的云雾,无影无踪。

    

    生活在这个社会上,谁也不会孤立存在;离开这个社会,更不能完全避开人的耳目。经过长时间周密调查,终于发现了重大线索——王爱军失踪前,曾在一姓杨的家里住过。

    

    王爱军是有家的,她曾和她弟弟住在一起,为什么到了杨家?

    

    问题很快找到答案:“是张健群把她送来的,他说是他表妹,爱人是部队的,在外地,借房暂住几日。6月初来的,8月初,又是张健群接走的。”房主杨某某提供了一个重要情况。

    

    张健群!侦查员是多么熟悉这个名字啊!他怎会与王爱军失踪有关呢?

    

    1972年秋,在长春市南关区一个不起眼的胡同里,许多拆迁户在这里搭起简易房。张健群家是这里的老户,因为王爱军家也来这里临时居住,两家从此相识。当时张健群还是汽车厂的工人,二十五、六岁的年纪,王爱军当时还是个学生,十六、七岁。他俩因两家常常来往,处的很熟。

    

    1975年,王爱军中学毕业,下乡插队到榆树县,处境使她心灰意冷,思想上开始退坡。

    

    1977年秋,她考进了榆树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某某路小学,任体育教员。这个在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姑娘,虽说也曾有过曲折的生活经历,如今有了这样的工作,应该说是很幸运的。但是,由于她在少女时就从社会阴暗角落里接受了许多丑恶的影响,思想开始畸形发展。黄色手抄本和糜烂透顶的录像,使这个刚刚成熟的少女,对异性爱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和不顾一切的追求。

    

    就在这个时候,张健群闯进了少女毫不设防的禁区。她不顾横在已婚男人与少女之间不可逾越的道德屏障,两人不谋而合,步入泥潭。

    

    张健群是1975年结婚的。但婚后不久,因工作关系,爱人去外地,不得不过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