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第 72 章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第七十二章建都市圈
二、构建滨河都市经济圈的基本思路
1、滨河概况。www.yadaoge.com滨河在西北地区处于座中四连的位置,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中心城市。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600平方公里,建成区138平方公里。2007年,全市户籍总人口329.43万,其中:市区人口208.03万人,非农业人口198.53万人,农业人口120.75万人。居住着汉、回、藏、东乡等38个民族,少数民族约14万人。城市化水平60%。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滨河在国家的宏观布局和政策支持下,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经过50多年的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滨河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经济区位、交通通讯、工业基础、市场集散、科技人才等五大优势,成为促进东西部交流的桥梁纽带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32.7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2318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8.61亿元,地区财政收入完成134.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4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3元。
2、建设和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城区人口过度集中,建设密度过高,交通不畅。二是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资本市场不发达,资本运营能力不强。三是生态环境脆弱,绿地覆盖率低,大气环境质量不高,城市自然保护屏障十分薄弱。四是轻重工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尤其缺乏重大项目的布局和拉动,经济增长缺乏后劲。五是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突出,滨河是典型的“孤岛型”城市,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反差明显。工业企业过度分布在城区,且产业关联度松散,不易形成向外扩散的产业链,严重削弱了城市对整个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六是中心城区与城镇之间缺乏二级卫星城市的传导,影响了经济、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扩散,制约了城市集聚辐射效应的发挥。
三、构建滨河都市经济圈的基本思路和预期目标
培育和构建滨河都市经济圈的基本思路是: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实施“东扩西展,南升北拓”的城市空间布局战略,以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以“三大组团、五条经济带”为空间和产业布局,加快三县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建设,沟通周边城市。依托现有高速路网,按一小时高速公路行程,培育和构建以滨河为中心、包括……在内的“四方六边”产业互补、功能连接、优势产业特色鲜明,区域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强的滨河都市经济圈。
(一)城市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努力保持经济以两位数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在全国省会城市和西部城市中排位不断前移,为提前六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经过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把滨河建成充分展现黄河文化底蕴、具有现代工业特色的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即: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工业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交通、通信枢纽,商贸物流和高原特色蔬菜生产集散中心;建成黄河上游具有独特地域风情、富有个性魅力和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优良的民主开明、稳定有序、安居乐业、科学文明和经济繁荣的现代化城市。
(二)经济总量目标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010年突破1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8%,达到30000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达到37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达到5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53亿元;财政公共投入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达到430亿元。
(三)经济结构调整目标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3.9:44.09:52.01调整到2.8:46.2:5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较大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
(四)社会发展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13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达到3800元。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人均综合受教育年限1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全市户籍总人口达到330万人,年均增长1.2%;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输转城乡劳动力150万人次。
(五)生态环境目标
市区空气质量全年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80天。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左右;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