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航拍中国VS航拍美国 第(4/5)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一大主题。

    不同地理环境造就出不同地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具有极强的符号感,是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比如青海河湟谷地与陇省东部地区同为黄土高原,因气候不同,农耕方式也不同;长江三角洲与桂省漓江都以水做串联,丘陵与喀斯特地貌也造就出不同的生活习惯;

    另外,人对于山川大地的改造最为剧烈,占比最大,如晋省能源丶古建筑,鄂省三峡大坝等。

    以上这些,就是影像主体的改变:大地与生命。」

    这次,郭阳认真回忆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这小子还是有点水平的。

    接下来,余乐又说了说个体故事的宏观纬度。

    大意就是用数量不等的独立故事组成每一条线路,突出时间与宿命。

    到这儿的时候,郭阳已经认同了余乐。

    等其说完第三点视听元素的互补后,郭阳再没有任何疑虑。

    画面丶配音丶音乐丶音效等元素也是航拍中国成功的关键。

    能在短时间内说出这两点,余乐是有纪录片水平的。

    但郭阳想了一会儿,开口道:「影像主体除了大地和人以外,其它生命也可以作为主题之一。」

    余乐若有所思。

    「比如说无人区。」郭阳沉吟道:「就好比青海的可可西里,占青海面积的32%,不可能忽视掉它,这里虽然是无人区,但也丝毫不妨碍其它生命在此生存,因为海拔高,这里的野生动物不得不练出独特的高原生存本领。」

    郭阳想起了过年时在野牛沟的经历。

    「比如说高原上的野氂牛,为适应高原低氧,野氂牛的气管长得很粗大,每次吸上一大口气,就足以供应身体的需要;

    还有柴达木盆地里的盐湖,每个盐池中都有不同的颜色,这是杜氏盐藻在不同浓度盐水中不同的表现,盐度高时,杜氏盐藻呈现出红色,盐度低,杜氏盐藻则维持着原本的绿色;

    还有不同地区的植物也有着极强的独特性……

    动物丶微生物丶植物都是大地上的生灵,以之为载体就能看见每一片大地都有着迥然不同的性格。

    这种种生命的神奇之处,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所在。」

    听完,余乐露出了心悦诚服的表情。

    这不仅是对其拍摄理念的认同,也是同对郭阳所举的例子的佩服。

    能随口说出种种生命的奇特之处,要麽就是学习极其渊博,要麽就是其可能亲眼见过。

    余乐更倾向于是后者。

    因为嘉禾还有个天境祁连项目,他也因此知道嘉禾在青藏高原上也有诸多投资。

    然而,郭阳其实是两者都有,为了培育新品种,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无数的动植物知识。

    也因此对自然界中的种种生命越发敬畏。

    和余乐聊得越多,郭阳就觉得这人越发对他胃口。

    「老板,要到时间了,该出发了。」罗修敲了敲门,提醒道。

    「好。」郭阳回了声,又扭头与余乐握了握手,「余导,今天就先这样,以后这个项目还要你都费心。」

    余乐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他这总导演的位置大概率是定了,分集导演上估计也有不小的话语权。

    这让他喜形于色。

    「郭总,你放心,就算是拼命,我也会把这个项目干好。」

    去宣传部时,郭阳带上了付秋雁,到了门口,经过一阵通报,郭阳才见到了赵成毅。

    另外,yang视的台长焦宁,以及纪录片频道的总监金威也在。

    面对两位副部委级的领导,郭阳也已习以为常,不卑不亢。

    中化的刘德树,以及国粮的宁高宁,这两位也是副部级,他同样也能侃侃而谈。

    而由于领导打了招呼,赵成毅和焦宁虽然颇有微词,但也不至于刁难他。

    金威此前曾因和BBC合作的《美丽中国》,而拒绝了《航拍中国》,但此时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而且郭阳承诺这部纪录片的投资全部由嘉禾出,只是需要央视和宣传部帮忙协调,如果效果好,属于他们的功劳也少不了。

    只是对一部纪录片这麽兴师动众,让赵成毅和焦宁多少有点好奇。

    在寒暄了一阵后,赵成毅就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嘉禾为什麽会想着拍这样一部纪录片?」

    「起初只是想推广嘉禾的消费级无人机。」郭阳沉吟道:「但在项目的筹备过程中,我的无人机团队却告诉了我一个消息,这让嘉禾更想把这个纪录片拍好,所以才会寻求央视和军队的帮助。」

    赵成毅问道:「什麽消息?」

    「老美也有个公司在拍一部纪录片,名字叫航拍美国,他们想通过高科技高清航拍的方式展现老美各个州的历史盛况,而且有一部分设备也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