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一切皆在京城东城区。 第(1/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一年时间,在这一场莫测的风波之中,转瞬而逝,昭武六年,俨然已至年末之际。m.julangge.com

    和往年一样,政治的乱局,在强权的压制下,对老百姓的影响,还是那般微乎其微。

    自天下一统后,本就发展迅速的京城,更是在南北汇聚后,彻底迈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峰期。

    据昭武三年时的土地人口清查统计,京城京城的人口便已达七十余万人,比之当年辽省一个省的人口,还要高出数倍。

    而至如今昭武六年末,户部的户口黄册统计,如今的京城,在短短三年时间,已然增长了近二十万人。

    这些,自然得益于朝廷对商业的政策扶持,对前明户籍制度的变更。

    商业政策扶持,自然带动了人口的流动,满天下跑的商旅,都不在少数。

    而户籍制度的变更,最主要的,莫过于废除了前明的分籍制度,即匠户商户等等这类民户籍,皆被废除。

    所有人,士人也好,农户匠户也罢,皆为平等。

    到现在,也就只剩下军户籍未曾废除。

    而军户籍,自然是有历史原因存在。

    就好比现如今的大恒,依旧保留着前明营兵与卫所共存的军事制度。

    究其原因,也只有一个,天下一统,尚且不稳,再加之西南,朝鲜边陲重地,尚且难卫安宁,西北,北方草原,皆还有大敌存在。

    天下太过浩瀚,需要戍守的地方太多太多。

    如今之大恒,包括水师在内,记录在册的军队,便有一百二十万之多。

    而这一百二十余万大军,若皆为专职战争的营兵,朝廷财政根本无力负担。

    更别说,还有已经地方巡检,税检这两个兵力大头了。

    而记录在册的营兵,除了京军十二团营,约十五万将士,禁军九卫,约十万将士。

    辽省,朝鲜,西北,西南边陲,还有北疆边镇,如此多重地,共计才不到五万营兵,再加上如今扩编定制约十万将士的几大水师。

    也就是说,这一百二十万大军,其中只有四十万,是需要朝廷拨发钱粮,专职作战的营兵。

    其中还有八十万大军,皆是不需要朝廷拨给钱粮,戍边屯垦自给自足的卫所将士。

    每个卫所将士,就意味着一个家庭,八十万卫所将士,就意味着八十万户人家,数百万人口,在边陲之地,承担着戍边屯垦的职责。

    而这一切,朝廷需要付出的,微乎其微,在大恒刚立的前几年,这些卫所,每年不仅不需要朝廷拨给钱粮,还给朝廷上缴着至关重要的屯垦之粮。

    这些上缴,直到昭武四年末,天子才将其取消。

    完全可想而知,若没有这八十万卫所将士,全靠营兵戍边,大恒的财政压力,会有多么恐怖。

    当然,军户制度虽还存在,但为了改变军户低贱的局面,每年的逢年过节,天子也皆安排了钱银物资,专门对卫所将士发放补助。

    这也算是如今财政苛刻的情况下,天子能对卫所将士的最大关怀了。

    显而易见的是,军户在于军,在于边陲,也影响不到天下,而民之户籍划分,被废除后,再加之商业的兴盛,带来的人口流动,也就自然而然的增加的京城的人口。

    毕竟,一国之都,也不可能将本国百姓拒之于外,但不管如何,显而易见的是,一个城池的人口暴增,便必然带来了庞大人口压力。

    粮食,衣物,住房,道路……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解决规划。

    风雪满天之间,一个马车车队缓缓在街道上前行着,而天子,内阁首辅刘起元与工部尚书洪承畴亦是端坐于车队其中的马车之中。

    街面两侧屋檐白雪堆积,炫目耀眼,而在街面上,行人车辆络绎不绝,践踏之下,浑浊污水侵湿积雪,明显颇为脏乱。

    天子默默的注视着窗外之景,人口的增多,带来的,便是街面上的愈发繁华,当然,脏乱,也必然出现。

    马车一路前行,这京城之景,就一路缓缓映入天子眼帘,直到马车驶入京城东城区,马车的速度,却是骤然放缓了不少,随之映入天子视野中的场景,也明显少了几分繁华,多了几分真正的市井喧嚣之景。

    仅仅只是这细微变化,天子就知道,此行微服私访的目的地,到了。

    任何地方的发展,都是跟随天下大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京城,自然也是如此。

    严格而言,这座都城,对一个农耕民族而言,并非都城的首选之地。

    自古以来,春秋战国时期,秦汉唐,历朝历代,都城的选择,都是在土地肥沃之地。

    集军事,政治,农业经济为一体的都城之地,历朝历代的首选之地。

    只不过,随着自古的东西态势,自晋衣冠南渡,带动江南发展后,东西态势,便演变成了南北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