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一切皆在京城东城区。 第(2/2)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江南富庶之地,也成了都城的首选之地。

    自宋灭亡,元入中原,草原民族入主中原,自然不可能放着老巢不管,跑到江南去定都。

    故而,北京这个非是农业中心,却又靠近草原的城池,便成了元大都。

    但如此一来,非是农业中心,也就意味着,都城的存在,政治与军事的中心,带来的庞大人口,让都城根本无法完成自给自足。

    也就是说,都城政治与军事,需要其他农业中心来输血供养。

    如此之都城,显然是不符合统治天下的首要要素。

    毕竟,自古以来,皆是强中央,弱地方。

    在交通不便,通讯不便的时代中,中枢占据农业重心之地,便可利用富庶农业,供养强大的中枢军队,再以威慑力削弱地方,如此形成强中央,弱地方的态势。

    自古流传的那一句得关中者得天下,其根本原因,就是关中得天独厚的富庶,以及关中只需把守要害之地的优势地形。

    而失去了农业重心,而受制于地方的政治军事都城,显然不是长久之道。

    元亡之后,大明理所当然的便定都了南京这个集军事政治,经济为一体的都城。

    显而易见,永乐帝迁都北京,弊处很多。

    大恒继承明朝而立,这个弊处,自然也被继承了下来。

    大恒立国之初,被江南叛乱掐断漕运,控制农业命脉时的无力,便清楚至极的说明了都城这个军事政治中心,却没有辐射到农业经济中心的恐怖。

    明之一朝,明明有江南之富,却不能利用丝毫,其原因,很大一方面,也是因为政治军事中心,不能直接管到经济中心,让地方势力,把控了中央的农业经济命脉,明设南直隶,显然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但显然,明的南直隶之策,效果并不大。

    天子虽有迁都之念,但显然,眼下,乃至未来很长时间,都必然不具备迁都的条件。

    毕竟,天子的根基,在于北地,大恒的大敌,也在于北疆之外。

    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大恒就永远不可能迁都,天子,也就只能硬着头皮去解决这个都城不能直接掌控经济重地的弊病。

    如开发辽省,废除海禁,开海运海贸,如兴盛商业……

    这些原因,也是如今京城人口暴增的直接原因。

    商业,离不开河流与大海。

    京城的命脉,也离不开河流与大海。

    商船经大海与运河至京城,海运漕运也是经大海与运河至京城。

    京杭大运河,从江南至通州,海运,从江南海疆市舶司,至天津市舶司,再从天津市舶司,沿京杭大运河的北运河一段,至通州。

    而无论是海运,还是漕运,最终都是在通州,经通惠河直接至京城护城河,而码头,则设在京城东城。

    显而易见,天下的商业大环境变化,最终都会反应在这京城的东城区。

    京城的大环境变化,最直接反应之地,也是在这东城区。

    这也是天子此行的目的所在,纸面得来终是浅,天子向来只信他亲眼看到的,听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