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各方算计,胜者为王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战场上,客观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没有规律可循的,为将者当随机应变,把握住每一个战机。

    用兵之道,其实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无相、无形、似水。”

    是以,眼见马超中了“分化”计而不自知,程远志心下大悦。

    他喜欢和马超这样的对手交战!

    冀城东郊八十里,魏军大营。

    春虽至,风犹冷,天地间还是萧瑟一片。

    程远志抱膝坐于火炉旁,一边烤着火,思维发散。

    对于天下顶级谋士来说,“分化”计其实很简单,一眼就能识破,还能顺势将计就计,籍此挖坑来反制对手。

    但这个计策用来对付马超,却是绰绰有余。

    思及此处,程远志心下感慨,愈发觉得计策的有效与否,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天底下其实并没有百分百完美的计策,而历史上那些因为奏效而名垂青史的妙计,许多都是漏洞百出,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发动的,但阴差阳错之下就成功了。

    而偏偏那些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毫无破绽的完美计策,施展出来却不一定会成功,会被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干扰。

    在这方面,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上方谷火攻”和“金刀计”了

    诸葛亮在上方谷围困司马懿的计策,从一开始劫粮埋坑,到最终诱司马懿入谷,所有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即使是天气因素,诸葛亮其实也都观过星相,洞悉了近期无雨。

    但最终却功亏一篑,上方谷火攻仍败于天意――在放火烧谷的关键时刻,毫无征兆的下起了雨。

    如果将“上方谷火攻”说是完美计策有点牵强的话,那“金刀计”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完美计策。

    慕容垂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之子,少时便随父上阵打仗,勇冠三军,为前燕立下赫赫战功,深得父皇宠爱,因此,引起了二哥慕容儁的嫉妒忿恨。

    慕容儁继位后,对慕容垂屡次打压,慕容儁的皇后也帮着丈夫害死慕容垂妻子段氏。

    后来慕容儁病逝,慕容垂的艰难局面好转了许多,在枋头一战中击败了东晋桓温,救前燕于危亡,但却因战功被新帝猜忌,招来杀身之祸。

    慕容垂想要辞位回古都龙城,也没能成功,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向西投了前秦。

    前秦的君主苻坚对慕容垂颇为赏识,对他的能力也十分清楚,听说他来投奔自己,大喜过望,亲出长安城郊迎接,并许以高官厚禄。

    慕容垂虽得苻坚赏识,但前秦却不是安全之地。前秦的丞相王猛,是个比慕容垂更厉害的人才,一眼就看穿了慕容垂来投奔的目的不单纯,要置其于死地。

    王猛知道慕容垂要能力有能力,要声望有声望,穷途末路来投,必不会屈居于人下,且身为敌国皇族,是永远无法拉拢成为“自己人”的,若要重用,迟早会出现功大难制情况。

    是以,王猛一直劝说苻坚:趁早下手将慕容垂杀掉,以绝后患。

    当然,王猛并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他这么做只是立场使然。

    但苻坚对慕容垂另有大用,想要借他手拿下前燕,因此不同意杀掉后者,便以“君当爱才惜才,不可因杀一人而阻天下之望”的话,来打发王猛。

    劝告苻坚无果后,王猛也不再废话了,决定自己动手,于是便施展出历史上有名的“金刀计”。

    王猛认为:慕容垂新附,名望未立,人心不附,且对前秦、对苻坚也没有建立起基本的信任:便从这里下手,最大程度放大慕容父子的恐惧和不安。

    其时,慕容垂刚投奔来没多久,前秦就与慕容垂的母国前燕开战,王猛作为主帅率军出征,临行前向苻坚请求让慕容垂的长子慕容令出任自己的参军,好充当带路党。

    苻坚自然满口答应。慕容垂也无法拒绝,毕竟,投奔前秦是要出力的。

    出发前,王猛去找慕容垂喝酒践行,慕容垂当然得盛情款待,两人把酒言欢,气氛融洽。

    慕容垂感谢王猛提携自己的儿子,王猛也感谢慕容垂识大体,对前秦忠心耿耿,肯让儿子带路消灭故国。

    酒席上两人很尽兴。临走时,王猛对慕容垂说道:“听君一席话,胜听十年书,不觉引为知己,我今将引军出征,却无一物可以睹物思人,未免觉得遗憾啊。”

    王猛这一开口,加上气氛都烘托到这儿了,慕容垂也就不得不有所表示,一时间身边又无其它东西,就随手解下腰间随身携带的一把金刀,赠送给了王猛。

    大军出征后,王猛找来此前已经花重金收买的慕容垂亲信金熙,让他拿着金刀,给慕容垂的儿子慕容令带话。

    金熙带着今刀找到慕容令,按照王猛事先安排的托词,对慕容令说道:“公子快跑路会前燕吧,王猛忌惮君侯父子二人,不日就将下手,苻坚虽待之亲厚,却是在利用我们攻打故国,迟疑下去,我们必将死无葬身之地,令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