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各方算计,胜者为王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已经先一步跑路了,公子也快跟上吧!”

    面对着父亲的亲信,又有信物金刀与口信,慕容令在等待了数日后,寻了个时机,率军投向前燕。

    消息传回长安,慕容垂惊得魂飞魄散,虽然此时已经明白自己中了王猛的算计,一切已经于事无补。

    儿子已经跑了,这个事实,他无论如何都解释不通。

    无奈之下,慕容垂只能做出与慕容令一样的选择,即刻出逃。

    但是,一切都在王猛掌握之中的慕容垂。怎么能够成功逃跑,刚跑到蓝田,就被逮了回去。

    慕容令能够成功出逃,是因为王猛必须让他逃跑,才能固定证据,逼慕容垂就犯。而精准拦下慕容垂,是因为王猛目的就是要杀掉他。

    到了这一步,金刀计完成了整个闭环,环环相扣,证据确凿。

    慕容令阵前投敌,实锤!慕容垂叛逃被抓,实锤!凭此两点,足以致慕容垂于死地了。

    但是,慕容垂并没有死。

    苻坚竟然大度的宽恕了慕容垂,仍然重用于他。

    王猛只能罢手,仰天长叹,徒呼奈何。

    如此完美的计策,竟然失败了。

    苻坚饶恕慕容垂后,灭前燕,降服前凉、扫除代国,统一北方。就在代国被灭的前一年,跟随苻坚一生,打下前秦大半江山的丞相王猛病逝了。

    王猛在死前都还在劝苻坚,应该立即铲除慕容及其势力,再缓缓图谋东晋。

    而因一统北方而意气风发的苻坚,并没有听从王猛最后的忠告,而是继续重用慕容氏,慕容垂被任命为京兆尹,进位泉州侯。

    接下来,前秦开始南下伐晋。首次南征,前秦军队便一战攻陷襄阳,虎视江南。

    这给了苻坚莫大信心,此时的苻坚认为前秦百万大军可以投鞭断流,区区苟延残喘的东晋决非敌手,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前秦的文武大臣们并不支持苻坚,就连苻坚的弟弟苻融,也持此看法,并再次拿出王猛遗言相劝。

    在满朝文武的一片反对声中,苻坚却听到了一个支持他的声音――慕容垂。

    慕容垂不仅坚定支持苻坚出兵伐晋,还顺带夸赞了一波苻坚英名神武,终将名垂青史,前秦大军到处,必将所向披靡。

    闻言,苻坚大为感动,愈发觉得,自己没听王猛杀掉慕容垂的决定是正确的,于是命慕容垂也领兵上场,开启第二次全面伐晋。

    这次战争被叫做“淝水之战”。

    最终的结果是――前秦大败,苻坚最终被群狼反噬,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慕容垂成功回到前燕故地,复国称王,其他人也都跟着反叛,前秦瞬间四分五裂。

    思绪回归,程远志谓然叹了口气。

    之前,从孙刘联手夺取荆南的举动中,他总结出一个规律:当两个互相猜疑的势力靠近时,如果我方对这两个势力同时施加外部压力,那么他们必然联合起来对抗我方;相反,如果我方减弱自身的存在感,让对方两个势力认为外部威胁相对较弱,那么他们极可能从内部出现矛盾,最终走向对抗,出现为我所用的良机。

    而从马超今日面临的困局中,他总结出了另一个规律――人心隔肚皮,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开始瓦解的。

    简而言之,也就是“胜一人难,胜二人易”。如何把一人分化成二人,如何防止二人变成一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战场上用的着。

    当然,这个问题不需要思考,曹操身上就无数的例子和经验可以借鉴。

    原时空里,在官渡之战前,为了解决徐州问题,曹操的谋士荀彧便针对刘备、吕布、袁术三方势力之间的猜疑和矛盾,先后提出了“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之策。

    当时刘备和吕布共同驻扎在徐州,关羽、张飞都是猛将,再加上温侯吕布,曹操想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非常困难,猛将齐聚的徐州城看起来很难被正面攻下。

    但如果先用计策分化吕布、刘备二人,那么拿下徐州也就相对容易了,毕竟一山难容二虎。

    官渡之战后,在尝到“胜二人易”甜头的曹操,继续将“分化”这个计策用得炉火纯青,袁绍死后,曹操挑拨袁谭与袁尚相攻,坐收渔利。

    无数历史证明,“分化”的确是对付多方联军的绝顶妙计。

    这却不提。

    陇上,冀城。

    屡战屡胜,却越打越后退,越打越觉得力不从心,这令马超莫名其妙,虽想不通其中的缘由,可也并未因退守冀城而萎靡不振,他很快便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传令三军暂且休整,伺机再战。

    此前,西凉军胜多负少,马超的兵马却所剩不多了,不得不休整。

    再不休整,补充兵力,治疗伤员,他手底下就没兵了。

    与之相比,西凉其他几部将领麾下的兵马却很齐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