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同为男子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数日前。www.yingboge.com
一玄衣男子漏夜径往大将军府而来,门吏速报,不消片刻大将军急忙迎出,躬身邀请玄衣男子入正厅上座。
无人侍立两侧,大将军亲斟茶奉上,“辛苦殿下跑这一遭,只是不亲耳听殿下讲个明白,老夫实在是……”
素来豁达爽朗的毕北川现下难得踌躇叹惋。
太子扶起大将军道:“将军白日谴人来访,便已是接受昨夜越清所言之事。虽知你必有疑虑,恐引起旁人猜忌,故前来。”
二人关系融洽,似多年旧友,倒也不显拘束,共坐一室。
大将军摆摆手浑然不在意太子迟来,只圆睁一双豹眼直勾勾盯着,望太子殿下能指得一条明路。
“本殿明白将军忧心边境杀敌亲子和将士,可皇上执意要派沈氏人前去驰援,本殿也无可奈何。”太子娓娓道来,言语上直白浅显,便于大将军理解。
原是边境动乱,驻守将士乃是大将军亲子,双方酣战良久,终不得破敌,苦苦支撑。
后边境有快马捷报,言明大将军之子为使敌军落得我方陷阱,不惜孤身带精兵犯险诱敌。
不料敌军狡诈,大将军之子被俘,而后我军遭到敌方反杀,损失惨重,拼死抵抗堪堪守住城池之地。
新任将士信中求助朝廷再派良将主持大局,以及敌军以大将军之子为由让大将军往边境去交换亲子性命。
将士不知该如何决策,特奏明皇上,让皇上早做决策。
因得此消息为皇家密事,鲜有人知,皇上仅召心腹商讨。
然,次日大将军便求得皇上去往边境作战,理由竟是不忍见无用将帅居高位,挥霍无辜士兵性命。
此话一出,皇上勃然大怒,斥责大将军,让其回府不得外出。
虽大将军并未知晓亲子被擒,性命垂危,只是时机凑巧自荐领兵外出。
可在皇上等人看来,大将军却是与边境有私信往来,其心不纯。
而再看大将军言说无用将帅,无辜士兵,难免教人将其想为无用高位,实是皇上,无辜部下,实为大将军。
以下犯上,公然讥讽于皇上。
太子本以皇上会降罪大将军,可自大将军回府不出之后,皇上还派太监送去慰问礼品,宽慰大将军。
“将军年岁已高,沙场刀剑无眼,留京养老为上。”
可圣意难测,次日朝中,皇上便封沈氏一小将,使其奔赴边境营救大将军亲子。
沈氏那一小将却是胆气不足昏懦有余之人,毫无权谋,怎能在敌军手中救出将军亲子。
莫非皇上如此作为,草草了事,是为疑心摒弃大将军。
大臣们见此无不揣测万分。
直至桓越清那日寻来,才将此事告知,与大将军分析朝中局势,让大将军回乡养老,亲子一事她会解决,不然恐有杀身之祸。
胸中笔墨不多的大将军难以接受,却又无法想出万全之策,只得求助于一向与自己交好的太子殿下。
按捺不住脾性,大将军道:“可如此重大之事,怎能欺瞒老夫,那可是老夫的亲儿子!”
他变色而起,满室回转,愤愤然不得理智,“就算不得圣旨又如何?就算舍了老夫性命,也要去救他!”
半晌,也不知想到何处,提刀阔步的大将军又悻悻落座,面色不虞却已是少有的沉静时刻。
太子面不改色,心中暗想,大将军反应果真如桓越清猜测一般,如此急性,恨不能即刻动手杀敌。
可他却又是理智之人,只需与他言明前后关系,大将军自会权衡利弊。
然,与此同时,太子心中亦有不解之处。
为何这新官入朝未得见大将军几面的桓越清会对大将军的脾性如此了解,亦能劝服一向心高气傲的他隐忍不发。
真是一桩奇事。
虽有桓越清“不忍将军遭难,遂助得殿下”之言在先,可从暗卫来报,他二人的关系绝非桓越清浅言“点头之交”可比。
“不知越清何时入得将军法眼?若不是他主动来找,求相助之法,于此事本殿还未有解法?”太子言笑间不动声色问道。
诚然,他并不信任桓越清,出生皇宫禁内,梁锦瑜所得父皇教授第一件事便是这世上之人皆不可信,唯有权势可掌控人心。
遑论桓越清为桓氏人,从他隐有名声传于百姓之时,不止太子,相信这朝中有心人便已早早派人监视于他。
太子不尽信桓越清,自然做得缓兵之计。
那夜桓越清寻来,求助他请尽快安排大将军回乡一事,太子有意和缓几日。
不想正是这和缓时日,使得大将军枉死。
太子不禁责难自我,为何不早早行事,以致今日情形。
毕氏,掌权人毕北川枉死,男子边境杀敌却性命垂危,唯余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