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赈灾粮悬案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和奸臣同流合污后》
刘县令看了眼燃烧殆尽的木炭,和桌面上仅有的两个缺了口的瓷杯,略带歉意地俯了俯身道:“杲阳县素来贫苦,寒舍不免有些简陋,若有招待不周处还请女公子见谅。”
淳于敏摇摇头,轻笑道:“无碍,我本就是受元小将军所托,听闻杲阳冬季灾荒严重,朝堂的赈灾粮又掺了近七成的沙砾,才就此前往。”
她顿了顿,眼里划过一丝异样:
“若县令府邸雕栏玉砌,我才不知该如何面对县令大人。”
刘县令深深叹了口气,像是全然没听出淳于敏话中潜藏在暗处的试探之意,自嘲着说道:
“若是这府邸内还剩有金玉就好了,届时拆下来换作粮食,便足以保百姓撑过今年的寒冬,大家也不必再忍冻挨饿……”
他的话语格外真挚,眸中似真有一瞬间怀有府邸中摇摇欲坠的木梁骤然化作金玉宝饰,在而后换出粒粒白米的愿景。
却在映出周遭的一片破败后渐渐归于黯淡。
他虽人到中年,却一心记挂黎民百姓,未娶妻也未有子女,莫要说值钱的物件了,这座县令府中的粗面粮食,也就只够他同阿婆裹腹,连再多一个孩童都养不起。
淳于敏瞧刘县令的言行和态度都颇显清廉风范,加上元燧同她说,此人多年前曾对他有过帮扶之恩,因此对他再没有更多试探和套话,就直接切入了正题。
“县令大人可还记得,护送赈灾粮的官吏姓甚名谁?以及当时验粮和核对批文时的具体情景如何?赈灾粮掺沙又是过了多久后发现的?”
淳于敏接连问了三个问题。
提起有关赈灾粮的要事,刘县令的表情不免严肃起来,他坐在主位那个其中一凳腿明显矮了小半截的陈旧木椅上,记忆在脑海中徘徊。
“那位护送赈灾粮的大人应当是姓左,具体名字他并没有说,连姓氏都是听其旁边官差尊称,当时那位大人说他自己公务繁忙,赶时间回京,便催着我匆忙去核对上头的批文。”
“他当着一众百姓的面划开了为首的几个米袋,说这都是朝廷派发的细粮,绝对有保障。”
“只是毕竟涉及一县百姓,保险起见,我还特意留了个心思,让三名衙役一同去查验了后面的其他袋粮食,确认无误后,才放心盖印。”
“那个左大人似乎很急切,只在杲阳县停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带着手底下的官差匆忙离开了,我当时也没多想,只当京城的大人们繁忙。”
“然而到了第二天施粥的时辰,意外却突然发生了。”
“府衙里的衙役告诉我,说那米袋里将近七成都是粗糙的沙砾,熬出来的粥根本没法入口,我闻此消息直奔到粮仓……”
说到这里,刘县令的十指明显攥紧,干裂发白的嘴唇也随着一字一句的吐出疯狂颤抖,脸上难掩无尽的愤怒与悲哀。
“结果我亲眼所见,那袋子里装的哪算得上往肚子里吃的粮食啊,就算是用来堆墙也不为过!他们怎么敢,怎么敢用这种东西糊弄!”
淳于敏一下子就反应出了这其中的疏漏。
“等等!”
她微微蹙眉,询问道:
“刘大人先前说,特意派了三名衙役去查验粮食,既然发生了这么严重的纰漏,他们是如何招供的?”
刘县令用力掐了掐紧缩的眉心,语气低沉道:
“事情就奇怪在这里……”
“杲阳府衙的官差本来就极少,满打满算领着银钱的,包括我也只有十名,被我派去的那三个衙役家里三代都在杲阳县谋生,为人也向来老实本分,一心为了老百姓做实事。”
“发现米粮掺沙后,我第一时间就把那先前查验的三名衙役传了过来,那天本来轮到他们休沐,不过他们丝毫没有推脱直接就来了粮仓,看到那些掺着沙子的米后也是大为震惊,愤怒。”
“我虽不敢说识人火眼金睛,可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我这个做县令的也都看在眼里。更何况他们三人对那日的事情述词一致,并没有说谎的痕迹。”
淳于敏点了点头,大脑内飞速旋转着,以排除法推理着各项环节发生变故的可能性。
正如刘县令所言,这三人同时说谎的可能性并不大。
毕竟他们在事后没有任何异样,且赈灾粮是整座杲阳县老百姓度过寒冬的指望,该给出多大限度的利益,才能使得他们不顾道德底线,冒着斩首抄家的风险去做这昧良心的恶事?
且但不论杲阳粮仓的安保问题,赈灾粮庞大的数目摆在面前,便绝非轻而易举就能替换,这也就几乎能排除运入后再转移走的可能。
这样一来,两条路子都堵死了。
淳于敏轻轻闭了下眼,将一切线索抽丝剥茧幻化成一张无形的棋盘,恍若再次置身于那场大雪中的湖心亭,一黑一白同自己相互博弈。
如果她是那妄图倒换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