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只问学术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慈济寺山门、临湖轩、斯诺墓、之后就是陈守仁国际中心建筑群。
不过七十年代,陈守仁国际中心连个影子都没有,它前身就是燕大在1929年修建的生物东馆。
该建筑群由三栋卷棚硬山顶的仿古建筑组合而成,以室外的连廊相连,自东向西分别命名为亨利楼、章桂堂和伟利楼。建筑形制上采用了灰色砖墙面配以中国传统的红色花窗,为建筑平添了一分古朴与典雅。
当然,红色花窗什么的,都是重修以后的制式了。
现在整个建筑群,就是破败的三个小院子,这种小院子在燕园多的是,未来都成为燕园文物,属于重要的建筑遗迹。
苏亦先是拍照,然后画建筑剖面图。
剖面图只是草图,主要是为了跟同学们做讲解用的。不过这些手稿他也没有扔,到时候修订燕园文物资料的时候,再系统整理一下放上去当插图,也挺好。
相片跟手绘插图相结合,这年头的出版物都是这个套路。
苏亦他们这一次燕园文物普查未名湖区域行动路线是先从南岸开始的。
慈济寺山门、斯诺墓、伟利楼、临湖轩都是在南面。
除了临湖轩、以及生物东馆这些建筑群之外,更多是一些细碎的文物。
比如,慈济寺山门的东西两侧就有一对旗杆座,这旗杆座啥来头?
来头不算大,它是燕大1934班学生毕业时赠给母校的纪念物。
所以,只要它的时间足够久,它就是燕园的珍贵文物。
此外,临湖轩院内,还有两座汉白玉鱼洗。
啥是鱼洗,就是一种古代装饰有鱼纹的盆状盥洗用具。
临湖轩院内这座鱼洗四周雕有麒麟、梅花等精美纹饰,底座上一侧可有“大明永乐年造”的字样,并有铃印“永乐御览之宝”。
甚至上面还有诗文。
苏亦进入院子的时候,开始拍这玩意,大家都凑到这边仔细打量。
有学生问,“小师兄,这玩意不会真的是永乐年间造的吧?”
苏亦点头,“应该是,不出意外的话,这就是咱们北大校内迄今已知年代最早的地面文物遗存了。至于什么时候是谁把它放到这里,就不知道了,这个并没有文字记载。说不定咱们就是第一批把它当文物登记在册的人。”
“哇,被小师兄你这么说,突然觉得咱们现在干的活,挺伟大的。”
苏亦点了点头,“是的,伟大体现也在细微之处。”
说着,他让大家继续观察这玩意,“大家继续看一看,鱼洗的底座跟鱼洗有啥不一样。”
大家看了一圈以后,都纷纷疑惑。
“没啥不一样啊。”
王讯说,“都是汉白玉雕刻的啊。”
“先看纹饰。”苏亦不理这货,只要不瞎都知道这是汉白玉,“底座太素,鱼盆太艳,因此,咱们北大有师长判断底座是永乐年间造的,鱼盆则是清代康熙时期仿造的,至于是不是,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考证。”
这玩意,可以考证的几率也不大,资料有限,没参考物,也没有什么文献记载,想要考证,还是有点难度的。
除非对这东西很了解。
离开临湖轩的时候,苏亦让大家站门外花坛内的鱼洗前面拍照,这座鱼洗跟院内的鱼洗形制一模一样。
之所以让大家来这里拍照,苏亦也是用心良苦,原因很简单,这玩意2007年的时候,就被盗走了,只剩下底座。
让大家留在这里拍照留念,也算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了。
至于这个时空,到了几十年,这个鱼洗会不会真的被别人盗走。
谁知道呢。
北大那么大,这些文物就放在校内,真有人惦记着它们,打着它们的注意,防不胜防。
不过临湖轩最让外人印象深刻的,并不是鱼洗,而是竹子。
尤其是雪后,依旧郁郁葱葱的竹丛,美不胜收。
此外,在临湖轩前面草坪上,还有两个石盆,也很有年代感。
等苏亦把众人领到这里的时候,这帮家伙都在疑惑。
“小师兄,咱们看啥啊?”
“不会是给我们让看这两株白皮松吧?”
“难不成这两棵白皮松也是文物?”
听到他们的疑惑,苏亦笑了。
“确实是看这两棵白皮松,它们不是传统意义的上的文物,却是活文物。因为这两棵都是明代白皮松,淑春园的临风待月楼还没建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所以大家都在传是明代的白皮松,至于是不是明代的,咱们没法用树木年轮断代法来检测,对不对?”
他这话一出来,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为了知道这树是不是年代的,直接把它砍断,再用树木年轮测年法来检测,听起来好有道理,但谁敢怎么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