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上新了,故宫 第(1/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相比较中国考古学,中国博物馆学诞生的时间更晚。
中国考古学以1921年仰韶文化的发现为开端,那么中国博物馆学就以1935年中国博物馆协会的成立为开端。
苏亦考核大家,也不需要考核多难的东西。
一些基本的知识就可以。
因此,他问,“1934年的时候,中国博协都是由哪些名人倡议建立的?”
“马衡!”
“袁同礼!”
“傅斯年!”
都被同学们答对了。
苏亦点头,“就是这三位,马衡,故宫第二任院长。1933年,故宫文物南迁,易培基因为陷入文物被盗案风波,被迫下野,马衡接任。袁同礼,大家也不陌生了吧?”
众人摇头,“不陌生。”
“京师图书馆馆长。”
“梁启超先生的左右手,蔡元培先生的续任者。”
前几天,提及京师图书馆历史的时候,就没少提及袁同礼先生,大家自然不陌生。
苏亦解释,“这个时候,袁同礼先生除了担任北平图书馆馆长还兼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
众人恍然。
至于傅斯年,没少好讲的。
然而,大家对傅斯年还挺感兴趣的。
苏亦笑,“跟胡适先生一样,傅斯年,职位不高,却成为整个民国后半叶,教育界与学术圈的实质领导者。”
傅大炮的名头,并不是说说而已。
一言不合就开喷。
甚至让四大家族畏惧,所依靠的就是那种“永远在野”的声望,与舆论影响力。他可以说是民国学界与政坛的顶级大V。
除了会喷,还跟他仗义有关系。
在史语所的时候,不少顶级学者都受到他的关照。
在考古界,梁思永先生以及夏鼐先生都受到过他的恩惠。
他力排众议,在李庄的时候,把史语所的经费拿去给梁思永跟林徽因购买药物,这事,足够梁思永先生他们记挂一辈子了。
当然,傅斯年也不是完人,当年在李庄,缺医少药是常态,病危的人,并非只有梁、林俩人。
比如李济先生的两个女儿,都是在李庄的时候离世了。
1940年夏,在史语所议迁李庄时,14岁的二女儿鹤徵突患急性胰腺炎,因得不到药物及时治疗而离世。
1942年初春,在李庄中学读书即将毕业的17岁的大女儿凤徵又不幸身染伤寒,一病不起。因李庄缺医少药,终于不治。
当年梁、林两人患病,傅斯年多方奔走,甚至把直接报告递交到常校长手中,最后,还是常校长特意批下经费,梁思永才有钱做手术。
从这点来说,傅斯年算是区别对待了。
他对一个人好的时候是真的好,而且,尤其喜欢人才。
因此,也有人说,是因为他把史语所大量的经费拿去给梁思永购买药物,才导致李济先生的大女儿缺医少药不治而亡。
真相,当然并非如此。
然而,当时史语所经费有限,任何一个倾斜都会导致另一方受损。
李济先生不是人才吗?
自然是!
傅斯年跟李济先生的关系不好吗?
也好!
为何傅斯年能因为梁、林二人把报告递交到常校长手中,李济先生的女儿却不行。
归根到底,还是梁家的社会影响力。
有点类似于千金买马骨,常校长也要作秀。
好吧,这些事情太复杂了。
苏亦没有继续瞎揣测。
李庄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然而,在那个年代也上演了很多伤心之事。
傅斯年的故事太多了。
没法讲,也讲不完。
还是回归中国博协的话题。
1934年,马衡、袁同礼、傅斯年等联络博物馆界,倡议组织中国博物馆协会。经过1年的筹备,于1935年9月在北平景山绮望楼召开成立大会。
他们仨人,代表着当时中国博物馆相关的三大山头,分别是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以及京师图书馆。
会议推举马衡为会长,袁同礼、翁文灏、朱启钤、叶恭绰、李济等15人为执行委员。
还建立了专门委员会分工负责博物馆学术研究,博物馆建筑和陈列,审查出版博物馆学专著和论文,召开学术讲演会。发展团体会员30多个,个人会员120多人。
从个人会员的数量,就知道当年学术界从事博物馆研究的学者的体量有多大了。
对于为什么是马衡、袁同礼、傅斯年三人发起倡议,同学们都很疑惑。
还有同学问,“小师兄,为什么没有历史博物馆啊。”
苏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