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上新了,故宫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释,“这个时候,历史博物馆已经划归中央博物馆筹备处分管,傅斯年代表的就是历史博物馆方面。”
“那古物陈列所呢?他们也没人?”
前几天在历史博物馆,苏亦重点提及三个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以及历史博物馆。
这三个博物院之中,除了古物陈列所都有代表了。
这是咋回事?
难不成古物陈列所存在感那么低?
确实如此。
苏亦解释,“古物陈列所为什么没人?这还是要从古物陈列所的历史说起。”
古物陈列所的成立与北洋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倡立者朱启钤历任北洋政府高官,古物陈列所也因此得到了北洋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成立的开办费就是北洋政府从美国退还庚款内拨出的二十万元。
但也正是因此,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古物陈列所被南京政府打入另册,局面每况愈下,1928年6月,南京政府接收古物陈列所,开始改组机构、裁汰冗员、核减经费、清点文物。
原来直属北洋政府内务部的古物陈列所,一度改为归南京政府内政部北平档案保管处管理,编制被缩减,所长改称主任,地位一落千丈,影响迅速衰落,从此与昔日的辉煌渐行渐远,并最终于1948年并入故宫博物院,至此,古物陈列所也不复存在。
因此,古物陈列所的落寞并非建国以后合并的结果,完全就是在民国时期,已经被折腾没了。
这种情况之下,古物陈列所在行业内,确实没啥话语权。
马衡这个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代表古物陈列所发声,够了。
这是很有趣的一幕。
要不了解这段历史,你都没法解释这些弯弯绕绕的地方。
既然提及古物陈列所,那么苏亦就顺带多提一点。
“1924年左右,民国政府开始在古物陈列所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博古院。原有的古物陈列所规模小,人员少,无法更好地承担保护文物,因此,要建立国立博古院。然而,博古院所拟规模宏大,档次较高,当时财力难以照制筹建,因此,建议将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及左右亭阁屋宇并古物陈列所的文化、武英各殿作为国立博古院地址。筹建过程中,国立博古院暂时附属古物陈列所。”
“这个建议,在1928月的时候,大总统曹锟就直接批复了。当时,古物陈列所所长杨乃康担任国立博古院筹备处主任。”
“知道为啥跟你们讲这个吗?”
苏亦反问,众人摇头。
苏亦笑,“跟接下来的要讲的东西有关系。”
接下来,苏亦要讲啥,还是讲国立博古院的历史。
“国立博古院筹备处的办事处原来打算设在太和门附近,并将太和门改作陈列物品的地方。不过这个想法也只是一个提议,并不现实。”
“为什么?”
“因为古物陈列所认为这样可能毁坏古建故表示反对,他们内部人都反对了,这个计划肯定不能实现。于是国立博古院筹备处改在宝蕴楼后。”
“宝蕴楼?这个地方怎么那么熟悉?”有同学问。
不需要苏亦解释,就有同学回答,“古物陈列所的藏宝库,后来,革命博物馆筹建处办公的地方,小师兄上次说过了。”
苏亦还是要解释一下的,因为,这一次活动,除了考古专业的学生,历史专业以及中文系的几个姑娘都来了。
碰到一些关键的东西,还是要大致解释一遍。
国立博古院筹备处的人员除内政部任命的主任和筹备委员外,9月10日又向古物陈列所申请调拨苏源泉等5人到筹备处任职。国立博古院筹备处的办公经费暂时也由古物陈列所支垫。
“太坑了吧?都要建立国立博古院了,还要古物陈列所垫付经费?难怪建不成。”
“诶,北洋政府没几年就倒台了,要能建成国立博古院才见鬼呢。”
大家都不看好国立博古院的未来。
实际上,国立博古院也没啥未来,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它已经告诉众人,国立博古院最终也只是纸面上的博古院。
但,它是怎么出现,又怎么一步步给弄没的,还是要讲一讲的。
“筹备处认为建成的国立博古院应代表中国博物馆的最高水平,所以不宜因陋就简。修缮破败的屋宇、购置陈列的架阁器具、征集文物藏品等筹备事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当时筹办国立博古院的经费预算达20万美元。”
“20万美元?北洋政府连京师图书馆的经费一分都拿不出来,博古院需要这么多,可能吗?”有同学质疑。
苏亦解释,“1926年2月5日,古物陈列所曾呈文内务部,希望内务部将国立博古院的开办经费一事提交国务会议讨论,援照古物陈列所开办之例从各国退还庚款中申请拨发20万美元。但这一提议未得落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