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第三节《潮神》—— 第(3/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敕封伍子胥为大夫,宣布兴兵伐楚,为伍子胥报父兄之仇。”
公子光诤谏道:“吴王啊,这伍员可是背负深仇大恨来的呀。他能九死一生提着脑袋投奔你,可并不是来成全吴国的啊。他初来乍到,怎会将一颗心完完全全献给吴国?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复仇复仇还是复仇!您万不可轻信于他!我听说万乘之主,不为匹夫兴师。要是让国人知道您兴师伐楚,竟是为报楚国罪臣的一家之仇,谁还愿去拼命送死?军心动摇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一败涂地。您损兵折将不说,还要将大王牢牢地钉在耻辱柱上,让江东父老唾弃您!况且,吴楚交战已非一日,却绝难有大胜之机。如此贸然出兵,其实是拿吴国做他伍员私仇的牺牲品。务请大王三思!”
吴王僚沉思了片刻,说:“公子光,还是你深谋远虑,想得周全。到底还是自家人,只有自家人才会顾及自家人。我们吴国就这点家底,一旦出兵伐楚,胜了得不到多少好处,万一败了可就后患无穷。”
公子光阿谀地说:“吴王,这就对了,不能拿自己这点家底去为他人搏命啊!”
翌日,伍员起了个大早,兴冲冲赶到吴宫大殿准备上朝。在阶梯上遇上烛庸,他揖手道:“烛庸将军,早!”
烛庸一边答礼,一边悄声对伍员说:“早!伍子胥,你知道吧,兴兵伐楚之事可能要作废了?”
伍员怔住了。昨晚激动了一夜,烛庸的一句话像一盆冰凉之水泼来,使他从头凉到了脚。
烛庸提醒道:“还愣着,进去了你就知道。”
伍员一踏进朝堂就看见吴王僚眼神不对。昨天还将他视若珍宝,今天却是冷若冰霜,尤其眼神中还带着一些敌视。怎么会这样,一夜之间就冰火两重天?他稳住心态稽首道:“拜见吴王!”
吴王僚冷冷地说:“子胥呀,很对不起你!寡人改主意了。”
伍员:“大王是说伐楚之事?”
吴王僚:“是啊!你才华横溢,可庙小供不起大菩萨,寡人消受不起。兴兵伐楚,理由多多,你也分析的头头是道,说穿了是拿吴国当赌注,为你一家报仇哇!幸亏我有公子光,他才是真心为吴国作想,让寡人重新认清了你。寡人说话算数,还是赏你个大夫之职吧。”
伍员正要力辩:“大王……”
吴王僚打断伍员的话,说:“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寡人不想再听!”
伍员:“既然大王另有高见,那就罢了吧!就当您从来都没有见过罪臣,我也没有来过王宫。”
吴王僚似乎觉得有点过意不去,便说:“伍子胥,不去征讨楚国,不等于寡人不信任你,你还是担任大夫之职吧?”
伍员:“信任?就不会临时变卦。既然大王有公子光出谋划策,我又何苦让大王勉为其难呢?罢了罢了,大夫之职您提携他人吧!”
吴王僚见伍员揖手后走出大殿,起身想叫住他,可嘴巴张了张却没发出半点声音。
伍员刚出王宫,与刚下马车的公子光劈面相迎,他一眼就认出了公子光。而公子光见到一个白发苍苍的人,似乎感觉他就是伍员,当即揖手问道:“这位先生,你知道《诗经·野有蔓草》这首诗吗?”
伍员心想他竟然提起我说过的诗句,说明他还没有忘记我。于是说:“先生,我与你熟不相识,为何要提《诗经·野有蔓草》?”
公子光:“我曾与一个好友分别,问他以后我们还能相见吗?他以《诗经·野有蔓草》一句诗,‘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能够相见那是缘分,不能相见那是缘尽,仅此而已。’来回答我。”
伍员:“我也知道,那人说了:‘但愿有缘千里来相会!’”
两人同时喊道:“伍子胥!”“公子光!”
公子光问道:“听说吴王要为你兴兵报仇,怎么就出来了?”
伍员冷冷地丢下一句话:“明知故问!”便怅然地走了。
公子光追了两步喊道:“还是那句话:有缘千里来相会——”
公子光走进大殿,吴王僚一见到姬光便说:“伍子胥走了,寡人没有答应他的伐楚计划,可能会对寡人怀有怨言,连封他的大夫之职,他都不干了。”
公子光:“大王大可不必为失去一个伍员而忧心,他既然对大夫之职坚辞不受,可见他对大王不肯兴师伐楚有了严重不满。对于怨毒太重的人,最好别理他,不用他,疏远他,否则,一旦让他掌权得势,他就会直奔他的目的引兵复仇,吴国的利益就会全然不顾了。那样,后果不堪设想。”
吴王僚叹息道:“唉,可惜了一个栋梁之才!公子光,寡人这样做是不是太绝情了?伐楚未能实现,本应安抚他,如今变成了不满。我又置之不理,视他于不顾,是不是会激起他对寡人更深的怨恨呢?”
公子光略一思忖,说:“那就在阳山赏他一些田地,让他到山里当个山野村夫,也算是对得起他了。”
吴王僚:“还是公子光想得周到,那就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