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洛阳典农部 第(2/4)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见过夏侯侍郎。”
他见礼后,是这样转述的,“孙公近日有过叮嘱,让下官见侍郎来署中了,便去知会他。如今孙公去了东堂,依以往推断,大致半个时辰后便归来。不知侍郎是否在署内稍作等候若在,下官此刻便去东堂外候孙公。”
孙资何事寻我
莫非,是与天子责我不来中书监的理由有关
夏侯惠略略作思,便颔首道,“既是孙公有言,我便候着罢。”
“唯。”
那假佐应声自去时,还很体贴的知会道,“下官这就过去太极殿。侍郎署屋的左侧厢房,便是书佐与令史署公处,若侍郎有他事,尽可问询。”
“好。”
夏侯惠步至案台后就坐。
应该是旷工太久的干系,案几上的摆设很简洁,仅有笔墨、封漆与一赤纹盒子;案几边侧下也放着些许空白的竹简与布帛,关乎朝政的案牍一卷都无。目光大致扫过,略带好奇的打开赤纹盒子,却发现事空的,也不知作什么用处。
本就不打算插手中书监庶务的他,索性闭目养神了。
他是在回顾着昨日校事送来的、关乎洛阳典农部的档案。
校事办事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仅在他叮嘱了史二的隔一日,所有资料档案明细都系数送过来了。
如此效率,应是因为先前导致杨阜不了了之的缘由,牵扯到天子自身的干系,故而曹叡还令校事阴察过罢。
也从中可以看出,曹叡对此事耿耿于怀。
而对于夏侯惠而言,则是,若自己在接手此事之时提出的要求高一些,清查与处置时手段激烈些,应也是没有问题吧
昨夜与丁谧一并查阅资料的时候,丁谧就提及的这点。
他很敏锐的指出了,清查士家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而且不可能以常规手段就能破局的——杨阜的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
故而,夏侯惠若想打开局面,就得请曹叡给予足够的权力。
不是奏免人事上的权力,这点以曹叡的聪颖,毋庸提及都主动会赐下。
而是能绕过廷尉高柔的执法权:以军法行事!
理由丁谧都找好了。
乃以典农校尉为乃军管,武帝曹操初设士家制度,本就有让士家随征的目的为由,让夏侯惠请曹叡拨调两千兵卒为专司,并赐下便宜行事之权,以此来直接军法行事,暴力打破什么“依法治吏”、“并无实证”等扯皮的事情。
再者,魏国军律素来以严苛著称。
只要牵涉到了军律相关,一些有心袒护的官僚想玩什么官官相护,也要考虑下会不会受到牵连、后果能不能承担得起。
由此来减少清查的阻力。
另外,丁谧还特地分析了,曹叡能毫无保留支持夏侯惠多久的问题。
倒不是说,他觉得曹叡会有卸磨杀驴、事后将夏侯惠当作替罪羔羊的可能;而是毫不避讳的声称,在清查士家的事情上,夏侯惠唯一能倚仗的助力便是来自曹叡的支持,但曹叡如今耿耿于怀的心态很不利于做事。
是的,他就是在说,曹叡有急于求成之心。
这点从先前好大喜功、不顾国力民生屡屡大兴土木等事中,就能看得出来。
如今的魏国天子很缺乏耐心。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是故,夏侯惠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打开局面、无法达到曹叡心里预期的成果,那么,日后他就很难再得到曹叡的支持了。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丁谧建议夏侯惠,在清查之前就将“持节行军法”的权力要到手、开始清查之后就以雷霆之势大动干戈。
能杀的就杀,不能杀的撕开颜面。
手段越激烈越好、将事情闹得越大越好。
只有将朝野都搅动了,才能将曹叡架到朝臣的对立面,让他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位明君,进而很执拗的一意孤行继续支持夏侯惠。
当然了,这一切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