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诸葛亮草船借箭 第(4/8)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音传来的方向乱放箭雨。一时间,箭如雨下,带着尖锐的呼啸声射向江面,有的箭支直直地插入江水之中,激起一串串小小的水花;有的则射中了目标,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诸葛亮站在船中,静静地听着曹军的动静,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胸有成竹的微笑。过了一会儿,他又果断命人将船掉头,船头转而朝东,船尾朝西,并且依旧让军士们擂鼓呐喊不停,那声音愈发响亮,仿佛是在向曹军示威。此时,江面上箭支横飞,诸葛亮却气定神闲地指挥着船只,巧妙地调整着角度,让船身最大限度地接收曹军射来的箭支。

    渐渐地,雾气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缓缓拉开,开始渐渐散去。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诸葛亮敏锐地察觉到时机已到,他忙命军士们收船回江南。此时,一幅令人惊叹的景象呈现在众人眼前:只见船两边的草把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箭支相互交错,层层叠叠,如同刺猬一般,几乎让人看不到草把原本的模样。诸葛亮望着这满船的箭,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让军士们齐声高喊:“多谢丞相的箭!” 那声音响彻江面,带着几分嘲讽与得意。

    曹操站在水寨的瞭望台上,听到这喊声,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望着渐渐远去的诸葛亮的船只,心中恍然大悟,这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当。他愤怒地捶打着栏杆,大声吼道:“快,给我派人乘船去追,绝不能让诸葛亮就这样跑了!” 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曹军的船只刚刚驶出港口,诸葛亮的船便早已借着风势,扬起风帆,如离弦之箭一般,消失在茫茫江面之上,只留下曹操在岸边气得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

    鲁肃站在船头,望着那插满箭支的船身,内心的震撼如汹涌的波涛,久久难以平息。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微微张开,满脸都是难以置信与惊叹之色。许久之后,他才缓缓转过头,望向诸葛亮,眼中满是崇敬与钦佩,情不自禁地说道:“先生真乃神人也!这般大雾,常人哪能预料得到?先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诸葛亮身姿挺拔地站在一旁,手中轻摇着羽扇,那羽扇有节奏地摆动,仿佛在诉说着他的从容与淡定。听到鲁肃的问话,他微微仰头,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笑声爽朗而又充满智慧。他笑着说道:“子敬啊,为将者,肩负着保家卫国、指挥千军万马之重任,若不通晓天文气象之变化,不熟知山川地理之形势,不钻研奇门遁甲之奥秘,不洞察阴阳五行之转化,不研习兵阵图之精妙,不明晰军事形势之利弊,那与庸才又有何异?亮不才,已于三日前通过观测星象、风云变幻等迹象,算定今日会有这般大雾弥漫,所以才敢应下三日之期。公瑾明知十日造箭已颇为紧迫,却又故意不准备工匠材料,其心思昭然若揭,分明是想借此机会杀我而后快。只是他不知,我命由天定,岂是他所能轻易谋害的?”

    鲁肃静静地听完诸葛亮的这一番话,心中对诸葛亮的智谋与才能更是拜服不已。他深知诸葛亮所言句句在理,每一个推断都精准无误,仿佛能够洞察天地万物的玄机。此时,船已缓缓驶到岸边,周瑜派来的五百士兵早已整齐地等候在那里。诸葛亮神色从容地命他们从船上搬运箭矢,士兵们忙碌地穿梭于船只与岸边之间,一支支箭被整齐地码放起来。不一会儿,便完成了清点,一清点之下,足足十万支有余,这一结果让在场的众人都惊叹不已。

    鲁肃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将取箭之事详细地告知了周瑜。周瑜听完后,静静地站在原地,久久未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长叹一声,脸上满是复杂的神情,有不甘,有敬佩,又有一丝无奈。他缓缓说道:“孔明神机妙算,我周瑜确实不如他啊!这次他在如此绝境之中都能巧妙化解,还能反败为胜,其智谋之高远,实在是令人望尘莫及。” 说罢,周瑜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落寞,但很快,那丝落寞便被他眼中坚定的光芒所取代,仿佛在这一瞬间,他已下定决心,日后定要与诸葛亮一较高下,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辉煌。

    江风拂过营帐,带起阵阵细微的簌簌声,仿佛在为这紧张的战前气氛增添几分诡谲的宁静。过了一会儿,诸葛亮稳步踏入周瑜的营帐,身姿从容,神色淡定,羽扇轻摇间,尽显潇洒之态。周瑜见状,赶忙起身相迎,脸上堆满了敬佩之色,那神情不似作伪,由衷地说道:“先生神算,周某佩服之至!前些时日那造箭一事,先生以非凡的智谋巧妙化解,还收获了这满满十万支箭,如此手段,周某实在是望尘莫及。如今大战在即,我近日日夜苦思出兵进攻曹军之良策,殚精竭虑之下,总算想出了一个办法,只是尚未完善,心中有些许忐忑,故而想向先生请教一番,望先生不吝赐教。”

    诸葛亮听闻此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那笑容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深意。他轻轻伸出手,制止了正要开口详述的周瑜,神色略带一丝神秘地说道:“都督且慢,亮心中亦有一些想法。不妨你我二人先行在手心写字,看看彼此心中所想是否相同,如此也算是一种默契的试探,都督意下如何?” 周瑜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强烈的好奇之感,这诸葛亮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