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总结展望论文第一、二部分 第(3/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A+A-



    Ky=e(Y+zL//c),

    Kz=e(z+xM/c-yL/c)。

    (xyz上面带点)

    其中,矢量(Kx,Ky,Kz)为作用于质点上的作用力,当q2/c2近于0时,即质点运动速度远低于光速时,方程变为牛顿第二定律力学方程,方程对电磁力和非电磁力都成立,爱因斯坦将其称为力的定义方程。

    第9节题为《质点的运动和力学原理》,这一节内容等同于1906年5月17日的质能方程第二论文《重心运动的守恒原理及能量的惯性》第二部分《关于重心运动的守恒原理》,不过以第8节更改后的表示方法改写了方程,讨论了第8节的力学定义方程符合能量守恒原理也符合动量守恒原理,具体的讨论过程类似原论文《重心运动的守恒原理及能量的惯性》,不过推导和论证更简化和抽象,数学化比较浓,最后还将第8节的力学定义方程改写成了哈密顿运动方程的形式。

    第10节题为《关于质点运动理论的实验检验的可能性及考夫曼的研究》,这一节主要讨论了高速运动带电荷质点在不同偏转场分量影响下的实验测定,以检验狭义相对论的质点运动方程或第8节的力的定义方程可靠程度如何。

    实验方法为普朗克1907年11月9日信中提及的考夫曼设计的镭-溴化物微粒发出的β射线实验,理论设计以质点瞬间平行于X轴为情况设计,磁场的Z和M分量是仅有的引起偏转的场分量,其实验理论依据为总结展望论文第8节力的定义方程Z轴方向方程:

    -d2z/dt2=e/(1-q2/c2)0.5·(Z+qM/c)

    根据离心力定律,质点运动轨迹曲率半径R方程为:

    q2/R=d2z/dt2

    则实验测得的横坐标A纵坐标Ae分别为:

    Ae=e/(1-q2/c2)0.5/q2,

    Ae/(1-q2/c2)0.5/cq。

    镭-溴化物微粒发出的β射线射线将被电容器两极之间形成的电场以及一个大的永磁铁产生的同方向的磁场相互垂直地偏转,则由于一个具有一定速度的β射线的作用就在照相底片上画出一个点,而所有不同速度的粒子的作用合起来则在底片上画出一条曲线。

    虽然考夫曼目前的实验结果不利于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给出的理论预测,但爱因斯坦依然认为他的理论才是正确的:

    “还必须提到的是,亚伯拉罕和布赫雷尔的电子运动理论所给出的曲线显然比相对论得出的曲线更符合于观测结果。但是,在我看来,那些理论正确的概率很小,因为它们关于运动电子大小的基本假设不是从总结了大量现象的理论体系中得出来的。”

    (注:1906年8月4日《论确定电子的横向和纵向质量比的方法》最后也提到了亚伯拉罕和布赫雷尔的理论预测,见本作《爱因斯坦64》。)

    总结展望论文前三部分前10节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