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完成茶经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原来,这些时日,陆羽为了探寻更优质的茶叶,常常进山采茶,早出晚归。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大地,陆羽便背起那装满希望的竹篓,踏入山林。山林中雾气弥漫,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衫,但他毫不在意。他的眼神专注而坚毅,不放过任何一片可能成为珍贵素材的茶叶。每发现一株鲜嫩的茶树,他的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藏。
得益于参与编修《韵海镜源》这一经历,陆羽得以有幸接触到众多珍贵的古籍,从而辑录了其中有关茶事的大量资料。与此同时,在潘述的藏书楼里,陆羽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从中也获得了不少新的启发。
陆羽回到青塘别业之后,立即将这些新获取的资料以及新形成的观点融入《茶经》当中,并对其展开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其中,《茶经·七之事》的补充修订尤为显著,不但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详实,逻辑也越发严密清晰。
为了进一步掌握素材,丰富完善《茶经》的修订,陆羽决定到江西考察。他和舒遥来到信州上饶,选择在广教寺寓居下来。
他们在广教寺后山上搭建了一座山舍,再四周开垦出几亩荒地,种上了茶树。陆羽每日亲力亲为,悉心照料着这些茶树,仿佛它们是自己最珍视的孩子。
为了能准确地品出茶味,他不辞辛劳地在山舍旁开凿了一眼山泉。一日,陆羽蹲在山泉边,用双手轻轻捧起泉水,仔细品尝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高声说道:“其水色白味甘,是为乳泉;土色赤,又名胭脂井。”经过反复品鉴,陆羽郑重地将其命名为“天下第四泉”。这口泉也就是后人所称的陆羽泉。
陆羽在信州上饶寓居后,先后又到婺源、袁州、吉州、江州、洪州等地考察。他每到一处,都深入茶园之中,与当地的茶农亲切交流。
陆羽弯着腰,仔细观察着茶叶的形状,认真倾听着茶农们讲述种植的经验。他细细品尝各地的茶叶,凭借着敏锐的味觉和丰富的经验,发现并总结出了婺源茶的清新、吉州茶的醇厚、洪州西山白露的淡雅、袁州界桥茶的芬芳等各具特色的茶叶品种。
好友皇甫曾得知陆羽在江西信州上饶考察的消息后,不辞辛劳,远赴江西信州上饶探访陆羽。当他看到陆羽在茶园中忙碌的身影时,心中感慨万千。
皇甫曾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陆羽专注的模样,眼眶微微湿润。良久,他缓缓开口说道:“陆羽,你这般执着,实乃令人敬佩。”
陆羽抬起头,看到皇甫曾,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皇甫兄,你怎么来了?”
皇甫曾笑道:“听闻你在此,特来探望。”说罢,他挥笔写下《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赠予陆羽。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
诗中字字句句,满含着对陆羽的关切与牵挂,足见两人友情之深厚,犹如那山间清泉,纯净而持久,不为世俗所扰,不为时光所淡。
来自湖州德清的年轻学子孟郊听闻陆羽在此,也怀着敬仰之情前来拜访。这位苦吟诗人望着眼前的美景,吟了一首《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啸竹引清吹,吟花成新篇。乃知高洁情,摆落区中缘。
之后,舒瑶向陆羽提议,借此江西考察之行的契机,前往宜兴、景德镇去考察茶具。陆羽欣然应允。
他们来到宜兴,穿梭于众多的工坊之间。每到一处,陆羽都与工匠们热烈地探讨茶具的材质、形状对泡茶口感的影响。
一位经验丰富、目光矍铄的老工匠热情地分享道:“这茶壶的壶嘴设计可是大有讲究,若是短而粗,出水便迅猛有力,适合冲泡那些需要快速浸润的茶叶;若细长,则水流涓涓,柔和细腻,更适合那些需慢慢舒展的茶叶,两者各有妙处。”
陆羽听得入神,频频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与老工匠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自己的见解。陆羽说道:“如此说来,不同的壶嘴设计不仅影响水流速度,还会改变茶叶与水的融合方式,从而影响茶汤的滋味。”
老工匠深表赞同,接着又详细介绍了不同材质的茶壶在保温性能和吸附茶香方面的特点。“就拿这紫砂壶来说,它独特的双重气孔结构,使得其透气性良好,泡茶时能吸附茶的异味,使茶汤更加纯正。而且紫砂壶的保温性极佳,能让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更好地释放出来。”
陆羽轻抚着一把精致的紫砂壶,仔细端详,说道:“这紫砂壶的质地温润,触感细腻,其造型古朴典雅,真是茶具中的珍品。但制作工艺想必也是极为复杂吧?”
老工匠笑了笑,回应道:“没错,制作一把好的紫砂壶,从选矿、炼泥到成型、烧制,每一道工序都需精心对待,稍有疏忽,便会影响成品的质量。”
陆羽和老工匠围绕紫砂壶的话题,继续深入探讨,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