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引兵救援 第(2/3)分页
字数: 加入书签
家小将军杀敌无数,常使得北朝人闻风丧胆,按理说是粗汉子才是,怎么如今这般口齿伶俐?
且其根本不加掩饰,草草三两句便将辩驳之人与北朝奸细相提并论,如今只要站出来多说话的人,就一定会有大嫌疑,这可不是一个只会干打仗的武将所言。
皇帝面色难看,不论是朝中有与北朝串通的奸细,还是周靖如今生死未卜的处境,皆使他有些心忧。
作为这殿中皇帝唯一子嗣的周治,看见这局势不断变化,心中也知道周靖处境不佳。
他虽不言,却微微动了动身形,位于他身后的一人徐徐步出:“启奏圣上:北国贡使将至,此乃天赐良机,何不借此试探其意,以观北国所愿?两国频频交战,实非好事。”
霍云祺只觉得十分荒谬,转头看了一眼那人,衣冠楚楚,正立于丞相之后头,心中似乎想到什么。
而坐于最高处的皇帝听言却迟迟没有回复。
见此,霍云祺只得再次上前:“圣上明鉴,战场之上,时光如金,贻误战机,必招祸患。臣斗胆请命,愿先率精兵前往,以探虚实,再行上奏,听候圣裁不失时机,又可保全大局。”
话才说完,那人又道:“不若如今即刻差人前去一探北疆虚实,再做决断也不迟。”
正在两者争执不下之时,忽然殿外有人传言道:“邹世明求见。”
皇帝沉默一瞬,随即道:“准其入内。”
话音刚落,一青年步入大殿,眉宇间透露出非凡的文雅之气,步伐虽因急事而略显急促,却难掩其身为读书人的那份从容与风度。
此人正是当朝太傅嫡长孙邹世明,于科举之中独占鳌头,一举夺魁,荣获状元之誉。
只见其步入殿中,举止间有神,其风采令在场之人无不侧目,暗自赞叹。
丞相久未发语,此刻方启眸微视,目光静谧,悄然间将此青年上下打量一番,心中暗自思量,觉其颇有太傅之风采。
礼毕,邹世明即行奏对,言辞直截了当:“启禀陛下,臣本欲外出为太傅采办汤药,适逢将军疾驰过府门,且闻有八百里加急之讯传来。故而特命臣火速入宫,以献对策。”
此言之中的理由虽然拙劣,皇帝此时却不欲计较,只言道:“你可知方才发生何事?”
“适才臣已在外静候多时,不慎入耳一二。”
皇帝久坐的身形微微动了一下:“你有何见解?”
“综太傅与臣之见,皆以为应先遣精锐予霍将军,速定北疆之乱。”
邹世明不慌不忙,根本不像头一回步入朝政:“然方才有大人言,宜再候数日,臣窃以为不妥。”
“大燕须时时瞻望北朝态度?其本为我之藩属,其行止理应由我主导,安能受其牵制?”
言辞恳切,字字珠玑。
而一旁的霍云祺感到帝王的态度有所松动,立即顺着邹世明的思路打着 配合。
“圣上,若北朝进贡之事久悬不决,我等何不乘战胜之余威,迫其降服。此举既显我大国之风范,又可速定边陲之纷扰。”
“不错。”至此,见座上之人心思彻底倒戈。
可偏偏此时仍有人出来辩驳:“臣以为东营之军,日日砺兵秣马,正可率之以往,以壮声威。”
言简意赅,却直击要害。
这也是皇帝态度一直摇摆不定的原因:霍家近年来声名显赫,隐有震主之虞。今若霍云祺复率私兵出征,他很难放心。
自邹世明开口,便已是表明了态度,太傅一党纷纷开口为其争取:“东营军本就是为了守护皇城而设,如今调取不说能否适应战局,旁人更是会以为大燕已没有旁军,纷纷引起侵犯之心。”
霍云祺即便心中急切,此时也不再说话,只因他明白近些年帝王与霍家军已然产生了隔阂,以此举确保霍家不陷入这权势争夺的泥潭。
反观周治从始至终不发一言,余光扫过帝王脸面,便知再坚持反倒会适得其反,于是上前一步道:“禀圣上,儿臣以为,应当派遣西营霍家军前往,霍家百年守卫边疆,其衷心可鉴,且皇兄如今尚在战场,强强联合,必能取胜。”
周治一言,瞬间镇住在场群臣的纷争,众人知此时唯有帝王决断方能平事端,皆翘首以盼。
末了,皇帝终是松了口:“北疆告急,亟需援手。特诏令副将军霍云祺,速整饬西营霍家军,即日启程,前往北疆,以壮军威,解边关之围。”
尘埃落定,这份难耐的煎熬也随之终止。
由是霍云祺要事在身,接了旨意便匆忙离开了大殿;邹世明非到正式入朝之时,也紧随其之后出来。
霍云祺自明白今日之事无邹世明出手而难以成功,于是连忙停下脚步:“今日多谢邹兄,若非你,恐难成事。”
邹